展览介绍
长三角地区,东临大海,横贯长江,自古就是美丽富饶之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长三角已形成了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同一片水把长三角连成了一个文化圈,不仅地理相连,经济相通,更重要的是文化相融。二零一八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八月又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时代迎来新机遇,一市三省如何跨越区域一体化的整合难度,文化的协作和融入不失为一良策。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创建于二零零七年,已走过十三个年头,机制内各成员单位本着“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展览策划、人才培训、文明共建”之理念,同心协力,携手共进。多年来,机制牵头策划了大量的双边及多边展览交流项目,通过区域性联合形式,推动美术馆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本次“风韵·风骨--长三角地区书法名家提名展”就是立足于现有的良好协作机制,组织的首次高规格书法展览。活动由亚明艺术馆发起,协调沪、苏、浙三地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江苏金陵美术馆、浙江宁波美术馆),从本地区提名书法家参展。展览共展出五十三位书法名家的一百五十九幅作品,十月底在安徽合肥首展后陆续至三地美术馆巡展。
长三角地区文化传统涵盖了吴越文化、海派文化与江淮文化。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吴越之地富庶之乡温饱不愁的经济基础促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文化精神也慢慢由阳刚血性转向纤细柔和,至西风东渐和对外开放交流程度的提升,逐步形成吴越、海派文化并立的格局。江淮大地是一块文明、开放、包容的土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域文明的兼容与开放度,江淮书风也带有了明显的地域特色。
风韵是江南地区的审美追求,而风骨则是徽派艺术的审美倾向。以清雅、高逸、流美、洒脱为特征的“魏晋风韵”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无尽的辉煌,并深深影响后世;风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广泛涉及书法、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领域,重在笔致的骨梗有力。两种风格取向并举,叠现出反映深厚历史文脉的书法艺术在盛世的正大气象。
书为寂寞之道,须静下心研习经典、墨染一池水。但同时,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从刻于甲骨、镂于青铜,到铭于砖石、书于绢纸,承担了记载文明、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诸多功能。当代书法,植根文脉,赓续传统,更加需要在交流展示中砥砺前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此次展览就是希冀以传统书法艺术为抓手,通过对长三角不同地域书法审美意趣的集中展示,剖析不同地域的审美取向,促进长三角地区艺术长足发展。
这些年,合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合肥的实践充分证明,理念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创新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五高地一示范”的打造不能缺失文化建设。我相信这次展览定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书法的发展史上写下富有前瞻意义的一笔,也期待一市三省的书法家再攀新的艺术高峰,在四地的艺术交流和文化往来上续写新的华章。
谨为序。
唐德鹏
(作者系合肥市文联主席)
展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