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 画外弦音”布雷特·韦斯顿摄影作品展

8.0

展览时间:

2018-06-09 - 2018-07-16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机构:

泰吉轩画廊

展览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6号云起时珍宝花园A1-8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作为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的次子,布雷特·韦斯顿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其摄影艺术的天赋。14岁接触摄影,16岁跟随父亲前往墨西哥拍摄,两年的旅行中他拍摄了大量作品,并接触到了很多当时世界顶尖的艺术家。1932年1月,年仅21岁的布雷特在旧金山迪扬美术馆举办了个人摄影展。这个展览开幕的八个月后,迪扬美术馆举办的“F64小组”第一次展览中布雷特的作品再次亮相。从此他被称为美国摄影界的“天才儿童”。

韦斯顿家族在拍摄风格上的确融入着一种家族的基因符号。从爱德华·韦斯顿到布雷特·韦斯顿,从基姆·韦斯顿再到扎克·韦斯顿,无论是风光、静物还是人体,似乎都贯穿着韦斯顿家族型的审美。然而在这种家族式的审美背后,每个人又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我们能从他们各自作品中看到相似之处,却不会将他们的作品搞混。很多人喜欢用布雷特·韦斯顿的作品与爱德华·韦斯顿的作品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始终伴随着布雷特·韦斯顿的艺术生涯。他们在血缘上是父子关系,但是在摄影艺术上更像是一种战友或者同事的关系,经常会一起探讨探索。爱德华·韦斯顿曾经在日记中谈到:“虽然很多人觉得布雷特像是我的影子,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位非常独立的摄影师,他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见解”。

著名的摄影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曾经说过:布雷特·韦斯顿是第一位突出表现“负空间”(Negative Space)的摄影师。这里的负空间指的是画面主题之外,通常被我们称之为“背景”的部分。这部分对于作品的叙事方式和情绪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负空间”和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所论述的照片的“刺点”这一概念恰好有相辅相成的意味。一张照片的兴趣点或者说最耀眼的部分,是被罗兰·巴特称之为照片的“刺点”。而布雷特·韦斯顿凸显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背景”部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寻找到所谓“刺点”的存在,而更多的是依靠那些对于“背景”细腻的表达,利用高超的技术凸显的质感和细节,借助“负空间”去烘托一张作品的气氛,传达给观众在情绪氛围的感受。

布雷特·韦斯顿善于在平凡自然中寻找抽象意味的景象。用客观、写实的表现技巧却获得了抽象、耐人寻味的画面构成。凭借疏影横斜,意表画外弦音。
... 展开
艺术家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