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片段”刘丽杰作品展

6.0

展览时间:

2010-09-04 - 2010-11-04

开幕时间:

2010-09-04 15:0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机构:

百年印象摄影画廊

展览地址:

百年印象摄影画廊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在中国当代摄影实践中,进入21世纪,出现了摄制、展示具有相对情节性的叙事场面的探索倾向。这决定了其表现手法,大都是摄影家在摄影棚中导演拍摄,以控制叙事效果,因此可称为执导型摄影。他们搭建场景、设计故事情节,指导模特表演、演绎现实的戏剧性与荒谬感,以此提示对于现实生活的切实感受。同时,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摄影家与艺术家也及时导入这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试图赋予他们的作品以更强烈的表现力。现居北京的摄影家刘丽杰,其作品大都展示某种情节性场景,但从拍摄手法上看,她也属于积极导入数码技术,展开其叙事策略的摄影家。

  刘丽杰的持续有年的《另一种片断》系列,表现的是身处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女性对于当代生活、现实社会与父权制所感受到的深深的不安全感(有时甚至发展为受害妄想)、疑虑与质问。酷爱电影、曾经在北京电影学院接受摄影训练的刘丽杰,也许是受电影学院的整体艺术气氛的影响,在开始其摄影创作时,她理所当然地就选择了类似拍摄故事影片的那种导演摆布的执导型创作手法。

  她往往以最低成本搭建或挪借一个个拍摄所需要的场景,以充满悬念的情节、简洁的背景、较少的道具和简单的布光,以最少的出场人物(或女性一人,至多男女两人)展开表演,然后通过包括数码技术在内的综合制作,拿出一张张充满了希区柯克式的推理悬念的剧照型照片。那些主要作为发生在男女之间的事件背景的生活场景,由于被她做了简化处理,却反而给蓄积某种不安气氛、推测某种事态变化、想象某种事态的发展方向带来了更大的可能,也为想象画面中的男女双方之间的关系与结局预留了更为自由的想象驰骋空间。她的照片,充满了悬念,画面演绎的事件均处于将要达到高潮之前的某一瞬间,因此,这样的悬念,同时也是一种悬置,把更多的想象留在了画面外,把对于情节的最终解释权交给了观众。而更高意义上的悬置,可以认为是她尽量避免对于女性生存与生存环境的直接指控,而是采取呈现即表态的策略,以期取得更为有力的效果。

  在作品自述中,刘丽杰说:“生活中存在着无形的道德和规则,它只按照自己的秩序生长。我只能用拼贴移植、任意繁衍的方式,提供一个略具形式的轮廓。它们在结构上大致完整,但内容及质感却无法深究。毕竟真实没人能够一手掌握,我只寄望于通过梦境建构的修辞来接近它,甚至……超越它。”虽然她以“梦境”假托这些照片,但其实这些“梦境”却是真实反映她个人对于当今的女性现实的态度与看法,并且具有强烈的现实真实性。因此,超越“梦境”的理想反而因为她对于“梦境”的逼真描写得以实现。

  在刘丽杰的这些照片中,展开叙述的空间,经常被她设计成或两人相处或一人独处的、始终弥漫着焦虑、不安甚至阴谋气息的狭窄空间。而她的照相机镜头,往往看上去就是恰到好处地插入到一个关键性的情节之流程之中,因此带出将当下剥离出来却又紧密联系起过去与未来的一个场景。这些场景,往往令人感觉到所谓的男女之间的性别战争一触即发,令人生出担忧、好奇与期待。无论是幽幽地倾诉女性梦想的挫折,还是隐晦地控诉男性的行为方式与逻辑,不管怎么样,在她的照片里,女性往往被塑造成受男性调遣的、也是男性欲望的当然客体,但是,她同时也没有放弃批判作为女性假想敌的男性的欲望方式与行事逻辑。尽管她的摄影透露对于男性中心社会的相当程度的批判与质疑,但也同时表现出游移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当代女性对于私人生活与个人感情的复杂期待与心理。也许,正是这份对于现实生活的复杂判断与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是刘丽杰的摄影受到关注的真正原因。

  这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私摄影”。刘丽杰的这些摄影作品虽然不同于直接采自个人生活的碎片式的照片(这往往被认为是“私摄影”的主要手法),但也直接切入个人生活领域,表现一己之“私”的个人情感的得失,集中地呈现某种私人生活状态,因此也给思考“私摄影”的定义带来新的刺激。

  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刘丽杰的摄影所要讨论的是有关女性自身的问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而作此想,那就在评论其作品时有作茧自缚之嫌。因为虽然身为女性,但她所提示的问题,其实应该由男女一起来思考。同时也更希望她今后的摄影,能够既基于女性视角,但同时从更为开阔的时空审视现实与梦想,更为丰富地呈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展开
展览备注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工厂内大山子艺术区百年印象摄影画廊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