篠原一男

6.0

展览时间:

2014-04-20 - 2014-06-22

展览城市:

上海

展览机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地址: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篠原一男》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度首个大展,它将系统地回顾日本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篠原一男毕生的重要作品,解码其建筑理念和实践方法。本次展览也是篠原一男首个亚洲回顾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希望通过这一独特的建筑师个案,为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构筑一条更为复杂而深遂的创造路径,借助篠原一男的方法——“以否定为媒介的肯定”,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价值和可能,拥抱怀疑,感受激进的混沌。相信这次难得的展览也定能给热爱建筑和艺术的朋友们带来启发。

  从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视传统为落后而彻底排斥到大正时代由西洋模式和日本民族元素嫁接而成的拟西洋建筑的盛行,再到二战后掀起的现代主义建筑热潮,日本建筑的近现代化经历了一段漫长而纠结的历程。民族性与现代化,翻译与突围的交织并进,不仅滋养了一批早期民族建筑师,也使西方建筑史的理性和逻辑潜移默化地根扎在日本本土建筑系统中,成为日后反观传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传统建筑特征(如极简、非限定、内外空间融合等)与现代主义建筑的相似性,更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斩断日本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视觉隔阂的同时,将如篠原一男这样的建筑师带入对建筑根源性的追问之中。

  传统是创作的出发点,而非回归点。篠原一男的建筑源自又超越对传统和日常的记忆。与以“新成代谢”派为代表的其他日本战后建筑师从功能和都市主义中重新定义建筑的角色不同,篠原从建筑的自律性入手,让房子游走于社会镜像和个体情感的边界,大胆提出“住宅是艺术”,将住宅当作实验和言说的对象。

  他的一生共实现了三十多个住宅,晚年才开始涉足公共建筑设计,最终实现的屈指可数。篠原一男把自己创作生涯界定的4个样式。上世纪50至60年代,发表了以“伞之家”和“白之家”为代表的一系列与日本传统建筑研究密切相关的住宅作品。而后,他从日本传统中提取出象征元素并将之抽象为立方体,以“未完之家”为开端,于70年代初期发表了以“龟裂的空间”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第三阶段的产生基于对东京城市的观察。他提出了“混沌”理论,并设计了“上原的住宅”和自宅“横滨之家”等一系列走向纯粹几何形态的复合构成建筑。第四阶段的代表作之一“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1986)是篠原建筑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 展开
主办单位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篠原一男建筑展执行委员会
协办单位
东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博物馆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