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归来”中国文房清供艺术展

6.0

展览时间:

2014-10-19 - 2014-11-08

展览城市:

广州

展览机构:

水墨村艺术空间

展览地址:

水墨村艺术空间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很多人感叹,现在是一个先生远去,只能仰望先生背影的时代。那要看如何定义“先生”这个由来已久,大到可以写一部书的称谓了。

“先生”这个词最早见于《诗•大雅•生民》第二章:“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这里的“先生”,多数注释以为是“首生”(朱熹《诗集传》)、“第一胎生”(高亨《诗经今注》)的意思。

《论语•为政》云:“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

《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孔颖达疏:“先生,师也。”

《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玄晏先生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李善注:“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翻看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先生”是一个分量极重的敬语,是对长辈,对有智慧、有学问、有修为之人的尊称。最喜欢范仲淹的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先生们,如星辰般,高悬在我们头顶这片星空,默默注视着、滋润着、指引着后人们。

其实,在没有私塾、戒尺、毛笔的童年回忆里,我只把“先生”二字看成加在姓氏后面称呼的寻常字眼。随着年纪增长,读的书多了,“先生”才渐渐凝成了模模糊糊的一个背影:一身长袍,矍铄而温润,背着手眺望远方。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名利场,却忍不住遥想那些自由而向上的年代,忍不住膜拜那些骨子里儒雅又骄傲的先生们。

无尽岁月,先生们化作了一个个传奇,被载入史册。好在,除了传说,还有一件件伴随着他们生活的器物留存了下来。器物有灵,虽不能言,却带我们重温了先生的自由与独立,先生的宽厚与淡泊,先生的审美与情趣……

先生归来,归来的是散发着异彩的文人精神。正本清源,让先生,回归受敬仰的位置!
吴晓靓
2014年10月16日于水墨村
... 展开
策展人
郭青、乐耀辉、向仕杰
学术主持
雷铎、郭莽园
主办单位
水墨村艺术空间
协办单位
荣宝斋、抚松书院、静德楼、瑞哲轩、大观堂、大自在山房、乔山画馆、汕头泰象传媒、三讓堂、高董会、国馆文化艺术馆
展览备注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网易、大粤网、艺术专线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