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答春光”爱琴个展

8.0

展览时间:

2022-09-25 - 2022-10-23

开幕时间:

2022-09-25 15:0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机构: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展览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站台中国-dRoom空间将于9月25日呈现展览《报答春光》,将展出爱琴于近四年创作的二十余张水彩作品。这是她以艺术家身份的首个画展。在57岁拿起画笔,对所有人来说都会是一个颇为落后的起点。因画家儿子尤勇鼓励,这位温州阿姨在退休后尝试了画画,却意外由此将生活翻到了新的一页。

展览题为“报答春光”。春光的盛意使人沉醉,它给予热爱生命的个体以公平的机遇。画画对爱琴而言不仅是一种主观行为,更是对生命感召的回应与共振。耳顺之年,对时间的遭遇早已有所判断。与其说爱琴选择了绘画,不如说绘画以纯粹而充实的样貌邂逅了爱琴。

爱琴阿姨的笔下,新鲜而透着湿气的水果,精心搭配过的繁茂花束,典雅的餐具与花器,都在每日生活的情景中被放大、凸显出来。自然的光彩从园地流淌至她的小桌上。这是一位普通人关于美的直接体验,亦是在其创作中对自身生活的关照与复写。

尤勇的母亲

文/陈丹青

尤勇的家位于高碑店中国油画院左近。一楼客厅连接厨房,厨房边的储存室堆满画作,三楼是带天窗的画室,过去数年,我常在那里画画。

爱琴,尤勇的母亲,超一流家庭妇女,每年从家乡温州过来照应儿子,烹调一道道美味,娴静而从容。杜宾犬埃塞克,高大,标致,是这份人家的重要成员。

我猜爱琴想不到生了个画家儿子,更想不到她五十七岁后自己也画起画来,从此不肯罢手了。

她的画案就是餐桌,收拾餐具后,弄一束瓶花,就着南窗的光,不紧不慢描摹每一茎嫩叶、蓓蕾、花朵,还有瓶罐和衬布的图案。儿子给母亲买了小画薄,爱琴一页接一页画,不久,纸张的尺寸渐渐增大,瓶花与物件更多了,背景越来越复杂。

奇怪!就像她从未做过一道失败的菜,我没见她在某幅画的哪怕一个小局部,束手无策,画砸了——那是我常干的事,最后索性抹去整幅画——真的,我和尤勇全程目击了爱琴从未受挫的手艺。

通常她在午饭后开始画画,傍晚又回到灶台。其时我和尤勇在三楼被画布与画册包围着,高谈阔论。我不知道母子俩平日是否谈论绘画,下楼时,当我礼貌性地在爱琴新作前站一站,她会说:陈老师……?我夸好,她不做声,我说哪里大概还要弄弄,她就像对着摊开的菜料,认真寻思。其实我根本想不出该说什么——没人会相信我:每次看爱琴画画,我就回到小时候看大人画画,暗暗羡慕,心里想:这个人怎能画成这样!

但我知道,爱琴不知道怎能画成这样;我还知道,今生再也不可能像她那样天真地画画。

起先,我以老画家的宽宏大量,还有虚伪到无比真挚的民主意识,看着这位厨娘坐那儿画画,随口夸好——不是吗,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谁都能画画——当爱琴画到上百幅,我和尤勇几乎难以决定哪幅画得更好之时,事情不太对了。

哪儿不对呢?我好像知道,但说不出。尤勇,央美油画专业硕士和文艺研究院新出炉的博士,和我同样困扰。渐渐地,我俩在爱琴的画前生出对自己的鄙视,准确地说,一种全盘皆输后才会怡然释怀的绝望。

诸位已经看见爱琴的画,我不评价——问题并不流向爱琴,而是我和尤勇。当她画到快要两年的光景,瞧着这些画如植物般静静生长,我俩开始不约而同反思我们的画路——“我们的画路”,在学院位置上(据说连接着最正确、最高级的欧洲传统),可是爱琴的位置在她厨房,我们的反思找不到答案,找不到出路。

不消说,爱琴休想学会她儿子那样画画(想想尤勇努力越过的台阶吧,母亲为儿子的求学付出至少十年以上的代价)。但真正对等的问题是:我和尤勇(被认为很有本事的画家)更不可能像这位厨娘那样画画(假装放弃学院的观看方式和作画步骤?)不,绝对不可能了,就像不可能回到童年,这才令我们绝望。

认真说,我和尤勇其实是“老人”,沿着我们在中国假想的十七世纪欧洲美学,缓缓爬向同样假想的十九世纪;爱琴则是个“婴儿”,一位绘画上的“文盲”。她的状态——我是说“状态”——连接人类的早期绘画,有如我亲见的古希腊、古罗马静物画。再说,宋人的花鸟画也不过是单线填色,画一片片叶子,愉悦而憨傻。

我不会贬低尤勇的画(顺带也无意贬低我那些从未满意的画)。如今尤勇家的一楼和三楼出现两个绘画世界,评说其间的对错优劣,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或许,爱琴画画得自三楼画家的诱发,而现在,武艺齐全的三楼画家瞧着一楼的画,甘拜下风(倘若画画是打架的话)。

对了,另一位退休大妈邵炳凤女士画的画(老天爷!)同样令我认怂——看来只有两种艺术:有趣、有才能,或者,乏味而平庸。换句话说,世界上无所谓素人画、农民画、业余画,这都是职业画家想出来的馊词(说破了,是被权力化的意识形态)。有谁会说古罗马、中世纪、秦汉魏晋的无数绘画是素人画、农民画、业余画?那些伟大的工匠如果忽然空降尤勇家三楼,瞧着我俩的画,他们会问:

这是什么?你们在干嘛?

眼下爱琴的三百多幅画,像是我和尤勇的镜子。但我不会说她是画家(他儿子才是),因为她说不出半句绘画的术语(那才真的厉害)。我每想起她,总看见她在灶台前忙。每天将近六点,埃塞克就会蹿上三楼,悠闲踱步,不打量我们,意思是:爱琴的晚饭做好了。

2022年3月30日
... 展开
展览备注
主持:尤勇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