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见: 从苏州河到风车村”彭才年作品展

8.0

展览时间:

2022-10-15 - 2022-11-30

展览城市:

上海

展览机构:

粮仓

展览地址:

上海南苏州路1305号 粮仓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艺术家简介:
彭才年
1961年生于黑龙江
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
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商学院教授

蔡广斌:写生式的创作及其艺术理念

当代中国,写生式的创作做为当代艺术文化的新现象是一种有意识的艺术觉醒,使艺术家能够重新的定义自己的艺术状态,并呈现于变化中的社会。

关于我的好友彭才年先生的艺术理念与其中的作品所确定的精神寄托是我一直十分关心的。而针对于此次展览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从2013年起,彭才年开始了对欧洲主要是荷兰的写生之旅,他数次停留或居住于阿姆斯特丹市内,平日总是穿梭于市区那些纵横交错的河流与街道之间,于是系列化的带有他独特的“意象风格”的写生作品在几个时间段中产生。这些油画或丙烯材料的写生作品露面后引起了艺术界朋友和有关方面的好评和关注。

两年前彭才年在持续对欧洲写生创作之余,又开辟了他的写生创作的另一条线路——上海苏州河沿岸和石库门建筑的研究创作。苏州河、石库门是上海城市文化的某种象征,“静静而深邃流淌的苏州河和两岸那些耸立着的岁月积淀下的石库门建筑”即留下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和典故,也触动了彭才年的艺术创作情感,他说我绘画苏州河与石库门的目的是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和社会性。

总结彭才年近年来对欧洲和上海苏州河及石库门的写生式的创作,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一、写生式创作的目的和心理。如果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分析,目的和心理与彭才年在写生式创作的过程中艺术观念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他要以写生的方式体现他的创作目的和心理诉说?这牵扯到他的写生选择的角度和将写生的图式建立后所要表现的内心理念。这种理念便是将城市文化的人文构成关系和个人心理的寄托融为一体,利用其写生的行为,创造性的选取艺术表现形式。二、写生创作的品格化。高质量、品格化的个人化处理完全贯穿于他写生创作的过程,细心品味便可以得出结论-他的作品形式与手法无论是写生作品还是手稿部分,都展现了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方式中的“意象化”理念的梳理和将存于他脑海中的当代观念的进行综合整理。结论是观念下的写生式的创作手段使彭才年的作品始终处于高品格的线路上。三、精神寄托。精神寄托实际上在彭才年的这几个系列写生创作中表现的十分明显。情感作用下的客观与主观并存的阿姆斯特丹的雪景刻画、石库门的色彩心理化和形体塑造的图像化处理、苏州河岸场景的多维材料的使用等等,而手稿部分中石库门系列的浓缩符号与波普主义图式的处理,无不凸显出彭才年作品的精神寄托和对个人理念的无限追求。  

当然,艺术的当代现象和探索,从大的文化转型期的方向看,是寻觅文化的新心理价值,所以历史的、文化的、当代的、未来都是要梳理人类对过去的历史记忆和完善当代文化交替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创造性梦想。而从具体的角度看,艺术家的个体劳作和选择的角色十分重要!故此,彭才年的艺术探索其意义便在其中。
... 展开
策展人
周孝勇 蒋涛
学术主持
蔡广斌
主办单位
互码设计团
艾加国际
展览备注
支持:瑞时创展 思莉工贸 上官礼 北大上海校友创业联合会 博雅艺术团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