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硝烟的面孔”又一次“兰剑B”

8.0

展览时间:

2023-09-01 - 2023-09-05

展览城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

展览机构:

北水库北区

展览地址:

大理市一塔路42号大理古城内(北侧)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让从战场上滚下来的人再回忆一遍战场经历,是一件很虐心的事。对于和平年代的人而言,战争是异常、是遥远的故事甚至是猎奇。而对经历过枪林弹雨,有过被炮火覆盖、身边战友伤亡的人来说,战争经历是一块轻易不愿触碰的回忆的疤痕,是“你们”根本无法体会的生命体验。

见过死亡,才知道生命的意义。曾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才知道活着的价值。当你知道生命在成吨的钢铁面前是多么渺小,你便切实体会那个能给你成百吨钢铁屏护的后方叫作“祖国”。

1979年、1986年,我们各自在战场上也带着相机。但我们基本上没拍。本能地,在各种战争准备活动中,你觉得站在旁边举着相机是个挺格格不入的事儿。当时我们没有理解战场摄影也是一种战斗,而且是“二战”时美军、苏军都有的编制。

1979年作战时编画册只有80个人的署名,而且那画册里切实在战斗火线上拍摄的瞬间也不多。后来有了“兰剑B”,这是老山轮战中我军战地摄影史上划时代的一页!

许多“战地摄影”属于在战区范围内的摄影活动,其与随着突击队冲锋、在弹道的缝隙中、在炮火覆盖之下举起镜头并按下快门是无法同日而语的。专业摄影师能够走向前沿,在士兵和阵地的包裹中拍下画面已经不易;身边的这些人就是防御阵地中的一块石头、是猫耳洞里的一条赤裸的随时准备射击的生命,你和士兵一样,区别只在武器上是否带着镜头。

王红属于后者。他也是“兰剑B”摄影的参与者之一。在“兰剑B”之前,从没有人想到战场实况是可以被“现场播送”的;没有人想过摄影师就是突击队的一员,并且是在每个分队都配置的;更没有人想到过消灭敌人包括英勇牺牲可以被现场记录!这一切在“兰剑B”中实施的,当然是对战场把控能力完全的自信;对胜利的全程把握乃至对包括摄影师在内的士兵的充分信任。还必须提到的是,摄影器材的轻量化如同装备的优势也提供了物质保证。

即使如此,“兰剑B”中牺牲的袁熙、李斌烈士和伴随战士冲锋的摄影员们拍摄的镜头永远值得我们回味;王红在那天被炮火抛起来的一瞬,也为他的未来留下了不可复制的光影。知道他在拍《穿越硝烟的面孔》,这是他的又一次“兰剑B”。

用肖像摄影来表现“战争主题”?用人物面部的情绪细节、光影变幻来刻画激烈对比的内心情绪?用几十幅这样形式上重复的肖像画面来构成宏大的历史回顾的意蕴——且不说这意蕴的指向?从30岁到65岁,当年是义无反顾的搏命的拍摄;今天,在经历了人生起伏折转之后,这一场拍摄又是为了什么?

我们深深知道,每一个从战场上滚下来的人都有不同于常人的生命体验。但是王红要把自己从这体验中超越出来,观察他者的应激反应并且把这反应捕捉并凝固起来,其与“兰剑B”在发起冲击前猫耳洞里拎着相机发抖的瞬间感受是一样的。这次的“冲击”是必须有文字伴随就像当年必须有炮火伴随一样。
几十年后,带着“面孔”的这些人已经无须战斗,他们共同拥有的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的经历;他们是否被这经历所触发、镜头如何捕捉这一瞬间、这些瞬间的“面孔”是否能够告诉我们更丰富的人生际遇?我们读它的时候还能有那种瞬间血液冲上脑门的体验吗? 这其实是我们想问读者的。
... 展开
策展人
杨浪、张林
主办单位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大理州重大活动办、大理州文旅局、大理州文联、昆明秘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