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AI图像”的观念
没有好的观念,所谓的“AI摄影作品”其实就是垃圾。
最近一段时间,“AI摄影”正在成为一种风潮,有事没事大家都要“AI”一下,仿佛不“AI”就会被时代淘汰一样。
其实“AI图像”技术,就是一个工具,跟“PS”一样,没什么神秘的,至少在目前“AI”发展的初级阶段,没看出它对“摄影”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和冲击。当然,作为一个新兴的图像工具,它一定会为摄影人所用,关键是如何使用?使用它的意义何在?在当代摄影领域,一个摄影作品好不好基本取决于“观念”——观念的好坏,观念的先进与腐朽。这个“观念”里也包含着技术的“观念”,也就是你对于“技术”的理解,再好的“技术”如果用错了“观念”,也会腐朽,也会油腻。在腐朽与油腻的表面,经常掩盖的就是所谓的“技术”。当然这里的“技术”也包括了现在最为流行的“AI”。
不久前看到网上有人评论现在流行的“AI摄影”作品充满了“油腻”,我觉得“油腻”这个词用得特别准确。确实,网络上那些用各种图像碎片堆积起来的“AI图像”大多都是一副脑满肠肥,腻的流油,却空洞无物的样貌。
回到金汀的“AI图像作品”,之所以觉得他的这组《存在与消亡》还有些意思,就是他的“观念”。这组“AI”作品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它的观念和形式来自于金汀前几年拍摄的著名作品《岁月遗存》,一组关于工业化时代的遗迹景观,金汀使用红外线的拍摄手法,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现实世界。这个超现实景观由金汀游走世界拍摄的各种被人类抛弃的工业设施,建筑废墟、器物垃圾等等组成,空寂而荒诞的画面中充满了对于人类未来的疑问……
而这组《存在与消亡》基本延续了《岁月遗存》的观念,只是没有采用实地拍摄的方式,而是利用“AI”图像技术虚拟构建出一个更为荒诞的未来世界。图像中的主体也由工业化遗迹转变为地球上与人类共同生存的其他动物。——在人类世界的挤压下,它们或逃亡,或异化,或消亡……而背景环境的景观很多则是通过“AI”技术采自于《岁月遗存》的图像素材。
从表现工业化时代的《岁月遗存》到AI时代的《存在与消亡》。金汀一直在试图用影像追问和提醒人类自身——在文明与进步,科技与创造中,人类应该放弃过度的欲望,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不被破坏,人类才会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这组“AI”图像仿佛就是这样一个寓言。
——那日松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