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凯尚画廊很荣幸的展出沈少民的第三个个展《小心轻放》,展览时间2015年3月7日至2015年5月2日。
展览将呈现这位名声斐然海内外的观念艺术家的最新油画系列。这些作品挑战了所谓的艺术独创性和传统的艺术鉴赏方式。这个系列的标题, “小心轻放”—— 一个常见于易碎及珍贵物品包装的文字标识—— 突出了艺术品的时间性以及不确定性。
这个系列展示了大约20件作品。虽然被“塑料保护膜”包裹,但艺术爱好者一眼就可以从中看到波普艺术的影子,并发现这些作品是对安迪沃荷的模仿——沃荷著名的金宝汤和文化偶像肖像,包括玛丽莲梦露,****,和约翰列侬。此外,“塑料膜”上多个艺术品包装公司的商标掩盖并模糊了安迪沃荷的具有高识别度的“品牌”。沃荷的创作方法在艺术史上常被论及其艺术个性和真实性,而沈少民通过挪用沃荷的图像再次探索艺术创作最本质的原创性。
依靠在画廊的墙面上,被一层造成错视效果的“塑料膜”包裹着,“小心轻放”系列代表了艺术作品在被固定上墙并展示之前的过渡状态。这些作品,由于非传统的被展示方式,打破了雕塑与油画的界限。这样的展示环境同时颠覆了观者在美术馆或画廊空间内与艺术品互动的方式,从而暗指了对传统艺术机构及其机制的批评。
通过赋予油画表面不同的透明度——从半透明到完全全模糊——沈少民巧妙地操纵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他借助人类偷窥欲望的本能来唤起观者去撕裂表面“塑料膜”,看清隐藏图样的冲动。整个展览挑战了理想与现实间的界限。
沈少民出生在1956年,中国黑龙江省。他生活工作在悉尼,澳大利亚,和北京,中国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众多博物馆展览,包括近期的展览“遭遇:丝绸之路上的新艺术”,新疆双年展,乌鲁木齐,中国(2014年);“火锅:中国现代艺术的新味道”伯瑞特波罗博物馆和艺术中心,伯瑞特波罗,佛蒙特州,美国(2013年); “去图:中国当代书像”,谢尔曼当代艺术基金会,悉尼,澳大利亚(2012年); “漂浮的眼睛”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见所未见”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广东艺术博物馆,广州,中国(2012年);“军械库2012”第一届基辅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基辅,乌克兰(2012年);“动植物:为自然疯狂”,艺术设计美术馆,纽约,美国(2011年);“生或死”,纽约设计美术馆,纽约,美国(2010年);“美与距离”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悉尼,澳大利亚(2010年)。
展览画册中也刊载了Iona Whittaker 撰写的文章,并将于《小心轻放》展览期间同步出版。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