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香格纳新加坡画廊将推出艺术家群展“纸”,展览将从2015年5月23日起,持续至2015年7月19日,届时将展出十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陈晓云、丁乙、耿建翌、李山、刘唯艰、浦捷、申凡、孙逊、唐茂宏、薛松和张恩利。这些艺术家们都使用纸作为主要媒介,表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色粉到水彩、拼贴画再到装置艺术。同时,在2015年6月27日,3点-5点邀请本地知名的艺术品修复与维护专家进行一场关于纸上艺术品保存的讲座。
纸无疑是最原始、最传统的艺术创作媒介,但如今它已经日渐淡出艺术家惯用的创作材料选项。本次展览意在展现多元化的纸上艺术品。
薛松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拼贴画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中不仅运用了印刷图像和文字,还包含大量灰烬和残片。每一片烧焦的残留物都聚焦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种种复杂问题。这是一种祭奠的形式——1990年的一场大火燃掉了他的工作室和所有作品,他便从火中获得灵感,开创了新的艺术手法和风格。薛松的作品也表现出纸的脆弱性,及纸所传递出的强大信息性。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许多传统日常用品都由纸制作而成,比如灯笼、扇子、雨伞等。浦捷的作品“一堆好运”由艺术家收集的鞭炮纸碎屑加以精心挑拣、黏合、塑型而成。华人素有在喜庆场合燃放鞭炮的传统,象征吉祥繁荣。耿建翌的作品“扫描一条裂缝”则展示了某种相似性:铅笔对地面上一条裂缝进行来回的扫描,然后将裂缝拓印在纸面上的痕迹,和病人微弱的心跳律动。
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申凡采用拓印的方法来创作纸上油画。不断的重复叠加,不规则与不规则相互交织,最终与纸张达成自然契合的效果。申凡的作品也许会被认为是日常生活中沉思冥想的碎片式纪录:他持续的重复同样的图形和格式,目的是要去掉个人主义或完全消除有关个人表达的所有欲望,通过机械的重复达到精神的纯粹。而李山则将个人化的生活经验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借传统表现现代意识对文化传承的再次审视。李山的作品巧妙地运用了一组充满张力的中国东北农村独特的纸牌符号,它们承载着艺术家的童年记忆和浓浓乡愁。
以纸作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