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艺术电影展映第十三季:荒废的观察者

6.0

展览时间:

2017-05-05 - 2017-05-11

展览城市:

深圳

展览机构: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展览地址: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城市与乡村、人的精神与记忆,都遭受荒废的放逐,于是,观察者的注视,成为了第一线的生机。

5月5日(周五)晚上7:30-9:00
汤南南+郝敬班 影像联映——《与失忆周旋》

郝敬班,《正片之外》,21分18秒,2016
“我不知道是我抛弃这些素材还是它们抛弃了我。如果说,理论上,没有平庸的图像,只有智慧不足的观看者。”
在进行北京舞厅项目过程中我拍摄和收集了大量的素材,最终弃用的素材远远多于作品所能呈现出的图像。这些我无法介入的图像却一直让我反复想起。在这个作品中,我试图从我的观看失败开始重新阅读这些图像,希望能从我和它们的关系中再次思考图像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情感的关系。

艺术家简介:
1985年生,生活、工作于北京。2007年于伦敦Goldsmiths College,获媒体和传播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伦敦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获电影学硕士学位。郝敬班始终围绕影像作为一种叙述历史的手段、以及这种语言的描述和批判潜质展开实践。通过长期观察和体会她的拍摄对象和课题与拍摄对象进行深入的交流。她坚信创作者的投入并坚信影像介入、认识和描述现实的能力。
近期参加展览: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2016),“为什么表演?” 明当代美术馆 上海 (2016),“Discordant Harmony” 广岛市现代美术馆 广岛日本 (2015)/ 关渡美术馆 台北(2016),“不早不晚” 佩斯北京 北京(2016),“民间的力量” 民生现代美术馆 北京(2015),“Sight and Sound” Jewish Museum 纽约(2014),“新作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回响” OCAT当代艺术中心 深圳(2014)等
曾举办个展:“过浪漫主义” 泰康空间 北京(2016),“新倾向:郝敬班”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2016)。
2016年获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


汤南南影像合辑:《临醉之舟》
《填海》5分00秒, 2013
2012年12月31日,我的生日。海水7度,风太大,浪很高,鸟很远。呼吸越来越沉,混杂在涛声里。
终于,鸟很近了,它不停拍动翅膀,迎面一堵巨浪没过我们。
只见它像鱼一样漂浮着,甚至把头浸到水里,清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羽毛。在下一个浪头扑倒之前,它奋力一击,终于离开了海面!
霎时间,一块系在它脚上的重物被扯出水面,又将鸟坠入水中。我转身游去,赫然便是一根白骨。鸟儿的翅膀在浪涛间忽隐忽现。大浪终于无可避免地袭来,鸟,骨,我,喘息,一起卷进海底……
《居凰》5分11秒, 2013
北冥之西,有屈之原,中有鸟焉,名曰居凰。其状如鴗而虎纹,声如泉咽,饮霿餐风,日出而舞,遇书而号,闻人言则自沉。天下复归混沌。
居凰是《山海经》中的屈鸟,也做居鸟。理解演绎山海经的神秘与混沌是我的夙愿:溶解的文字,坠落的飞机,突入现实的大手,凡此种种都应和着居凰的宿命与不屈。每个人的内在生命都是逍遥者.....
《扶摇》4分26秒, 2016
本片最初源于“逝者如斯”这一千百年来无可辩驳的感叹。
在拍摄现场,请出准备好的道具:一副洁白沉默的人骨,一条王者气慨的大蛇,朝生暮死的蝴蝶,几片翻飞的桃花。还有一只狡猾的老龟,趁我准备的间隙已偷偷溜走了。
这些本该顺水飘走的不言之物,神奇地在激流里飘飖漫溯、逆流而上。到了瀑布的尽头,竟然挣扎着飞扬升腾而起……
惊异之余,我只好把作品定名为《扶摇》。
《追日》4分06秒, 2016
追日者在雾涌云蒸的空间里穿行,瞥见各种事物升腾盘旋渐次流逝。有些东西,比如山龟,长亭和直升飞机,它们因着自己的能量,挣扎着不肯离开,但终于也消失了。
已逝的东西如此之多,追日的路如此漫长,还有更多将逝的东西正在赶来。眼前依稀有光。
《诗酒趁年华》,4分42秒,2015
一天傍晚在西湖边漫步时,远远看见一个直立漂浮的酒瓶风流倜傥地向我荡漾而来,像是早已往生的挚友诗人方南向我挥手致意,我瞬间感觉他远远的举起酒杯,微笑着向我挥手……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的诗歌让我看见了酒和夕阳,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争相向我们挥手,向李白,向方南,向所有笑傲江湖的人。
《铸浪为山》,4分03秒,2015
航行在太平洋上,此起彼伏的波涛,此起彼伏的念想。
一朵浪花从涌起到消散,两秒钟;喜马拉雅山脉从隆起到陷落,30亿年——山脉是大地的浪花,浪花是大海的山脉...


原始生命从海洋迈向陆地,原始人类从陆地探至海洋;第一双面对海洋的眼,第一丝照应浪花的念想,海天相接处一道闪电掠过,大地沉重地颤抖起来。存在与变化角力随即在他面前展开。

艺术家简介:
1969年生于福建云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工作生活于杭州。
作品以乡愁为切入点,讨论时间与记忆、神话与诗歌、乡愁与生死等多个命题。试图以社会学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大海和流水为意象,探索绘画、装置、摄影、动画、多屏幕录像剧场等多种艺术方式的融通互鉴,寻找自身生活经验的启示,并关切当代生活情境的可能性。
近期参加展览:“不息” 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威尼斯(2017),“第三届实验艺术文献展” 中央美院美术馆 北京(2017),“暗黑物质” 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 悉尼(2017),“没有真身”第三届乌拉尔工业双年展,叶卡捷琳堡 (2015),“集美×阿尔勒:东西方对话”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厦门(2015),“第二届中国意大利双年展” 北京(2014),《第四届MT青年电影季》暨第十届《CIFF中国独立影像展》 厦门(2013),“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2012)等。
曾举办个展:“铸浪为山”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6),“本份”博士毕业个展 中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5),“人园”LIVING WITH ART 画廊,纽约(2010)等。


5月6日(周六)下午3:30-5:00
刘国强影像放映专场——《连续的图像》
《时代》, 13分,2010
《吃苹果》, 6分04秒,2011
《倒叙》, 3分07秒,2011
《我身体能咬到的部位》, 10分25秒,2011
《烟头》, 19分21秒,2011
《方向》, 25秒,2015
《距离》, 25秒,2015
《打开的门》, 45秒,2015
《一条26.3cm的线》, 41秒,2015
《倒叙3》, 5分32秒,2016

放映简介:
刘国强的作品描述常仅仅包括如下数个单词:顺序,时间,位置,排列,硬性,直观,亲密,公共……这种极度“客观”与“抽象”,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观察与探究方式,它面对时间、空间的“概念”本身,也面对各种正在此刻发生的现象,它面对自身——包括作为某种物质的身体,也面对周遭时代显露出某种信息的印记。
艺术家简历:
刘国强,男,1988生于山东省 2011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居杭州。
近期参加展览:“复象之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2016),“不是影像”亚洲艺术中心 台湾(2015),“OCAT上海Photo Shanghai-影像景观” 上海(2015),“大地备忘录”青年策展人计划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2014),“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艺术展” 三亚(2014),“TOP15”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014)等。
曾举办个展“移动的图像”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2016)等。

刘国强的创作所涉及的媒介是丰富的,而作品在视觉上又是简洁、平静甚至是自我克制的。无论是装置、录像、静态图像还是绘画,他的视觉符号总是不断出现方形、矩形以及刻度等元素,时间、运动、物理维度中的悖论关系以及由此指涉的人的知觉的局限性荒诞性是他关注的主题,他试图用最简约的语言来叙述其对这些矛盾的刨根问底式的纠结,却又不失语言的微妙张力和恰如其分的弹性。
——张培力

5月9日(周二)晚上7:30-9:00
易连影像放映专场——《暗房中的家乡》
《黄灯区》,4分49秒,2011
在一个荒山野岭中,一些被禁锢着的双脚从破损的墙壁里伸出来,无从获得其生命迹象信息。而穿着制服的足浴服务员则一一给他们提供了足底和脚部清洗和按摩。这些足部保健对于这些脚来说,显得仓促而又无效。
《暖流》,8分47秒,2012
在一片僻静的温泉水域中,树枝上的公鸡注视着它的周遭,水里有一条来回
乱窜的野狗。它们对这里的环境似乎感到陌生和不适,互相之间并不关心对方在做什么,我们也无从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暗流2012》, 9分51秒,2012
我发现我的小外甥有严重的梦游症,经常晚上从床上爬起来满屋子走,这时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梦境中,没有人能唤醒他,更不知道他在梦里遭遇到了什么。于是在这个影片中,我把我的想象掺进了他的梦境,让他表演自己梦游的样子,虚拟了一次他的梦游行走。
《惊|蛰》,8分15秒,2013
这件作品是在我的老家拍摄完成的,其中的演员全来自当地村民。在我的老家,经常能见到配种的公猪在野地里走来走去,那是它配完了种,由它的主人在后面赶着,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个时候往往差不多天快黑了。这个景象给我很深的印象,在这个作品中,我甚至试图去理解和想象它眼中的世界,它会遇到些什么。一群抱着箱子来回狂奔,毫无目的人和一个失魂落魄,无处躲藏的人,他们成为了这头公猪眼中的景象,也是我记忆和想象的一部分。
《暗流2016》,11分02秒,2016
2012年我拍摄了关于患有梦游症的小外甥的一个影像作品,名为《暗流2012》。时值五年,小男孩从五岁长成十岁,仍有轻度梦游症。我在思考他现实的世界不断变化,而梦游中的世界是否也随之隐秘的发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于是便有了《暗流2016》,可以说是梦境与现实一起成长的片子。片中长大的小男孩沿着一条河流行进,途中遭遇了许多行色匆匆的各种人物,包括13年《惊|蛰》中的人物和12年的他自己,以及另外一个奔跑的小男孩。这就像一个平行空间,各行其是,互不相扰。
《火种》,12分42秒,2013
作品主要在一栋被拆迁破坏过的民房里拍摄完成的。其中出现的一些小动物们也许是户主遗弃下来没带走,抑或是它们并不想离开,总之它们留在了这个砖瓦泥沙堆积的空楼里,在某个夜晚,它们遇见了躺在楼板破洞口碎砖头上的人,可能是它们的主人,也许是睡了,或者是昏迷。将要发生什么,却未可知。
《低温》,12分42秒,2013
整个影片围绕着复活后的服装道具模特展开想象,而“低温”一方面体现在拍摄过程温度很低,而最主要的是影片中出现的所有的人、物以及不明生命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冰冷、陌生和疏离的状态,是一种距离,他们彼此只是对方的过客,没有办法形成沟通和交流。本作品由JNBY赞助拍摄。

艺术家简介:
1987年生于江西宜春,2005-200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学士学位,2009-2012年就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中国杭州。
近期参加展览:第33届卡塞尔纪录片与录像艺术节 卡塞尔 德国(2016),“复象之肝”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2016),第21届斯普利特国际电影节 斯普利特 克罗地亚(2016),第62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 奥伯豪森 德国(2016),2016乌兰巴托华语短片电影展 蒙古国家美术馆 乌兰巴托(2016),“拉奥孔的困境”影像展映项目 纽伦堡 德国(2015), “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北京(2015),“CHINA8——莱茵鲁尔中国当代艺术展” 马尔玻璃方雕塑博物馆 德国(2015),第六届马德里新媒体艺术节 马德里 西班牙(2014),“大地备忘录”首届PSA青年策展人计划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上海艺术影像展 上海展览中心(2014),法国戛纳AVIFF艺术电影节 戛纳 法国(2014),Reformation白兔收藏展 白兔美术馆 悉尼 澳大利亚(2014)
上海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 上海(2013),“重新发电”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2),“自然之心”首届意大利—中国双年展 蒙扎皇家庄园 蒙扎 意大利(2012)等。
曾举办个展:“时间轴上空无一人” 望远镜艺术家工作室 北京 (2016),“畜牲” 清影当代艺术空间 杭州(2015)。

5月10日(周三)晚上7:30-9:00
毛晨雨 《猪脚 葡萄酒 死亡迅速》
稻电影系列9《猪脚 葡萄酒 死亡迅速》,68分钟,湖南岳阳新墙镇松源冲, 2010
一桩探求的案件故事展开,两个暧昧物件间存有的物理习性之外的某种关系,虽无关宏旨,却在乡民的七嘴八舌中,似乎要主动承载整体社会非物理的、迅速的趣向。
艺术家简介:
第二文本实验室主持,稻电影系列作者,主要在洞庭湖流域周边开展工作。2012年开始,毛晨雨在湖南创建探析中国乡村社会的实体媒介“稻电影农场”,在30亩稻田基础上实践一套独立自足的自然农耕农业语言系统。2015年开始,在中国乡村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毛晨雨着手在稻电影农场内筹建一所社会研究和教育的实体机构——私立“麋鹿大学”,试图建立新形态的乡村社会主体与知识生产的现代机制。
近期参加展览: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2016)等
5月11日(周四)晚上7:30-9:00
谭荔洁《热带地区的奥斯曼》
《热带地区的奥斯曼》,43分钟,2017
Eszter的姨父和姨母拥有一套远离市区的豪华小区住宅,常年住在那。Eszter放假时来姨父姨母家玩。初来乍到的觉得好兴奋好荣幸,但很快被这里无聊的生活折磨的呆滞和沮丧,日复一日看着窗外相同的美丽光景。她遇到一个被人遗弃的大别墅,主人在破产后迅速撤离了这里,别墅的顶楼有个大而精致的供佛的房间,很久没有人来理佛了。这里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他们也很迷惑……
故事围绕城市里靠近海边的豪宅小区,它是中国某个特定阶层的窥探,一个现实环境的缩影,一个发展的城市切片……现在的年轻人除开父母的能力,几乎不可能买得起房子,与此同时,却有大量“稀缺”的豪宅空置,建筑本身并不会腐烂,当杂草成为空房里最活跃的生物,人类生存的不平等环境将如何影响人类自身?
艺术家简介:
1991年生于深圳,于2010年至2017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硕士在读,现生活工作于深圳。她将影像的现实和对当下的思考结合,运用动物、植物、梦境、符号来“血肉模糊”的思考事情,通过影像创造一段悬置的时刻。
... 展开
策展人
刘畑
主办单位
深圳华侨城创文化园
展览备注
顾问:李振华
艺术家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