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2017年8月6日将推出空间开幕以来的首次艺术家个人展:“王顷:空城纪”(Wang Qing: Invisible City),这也是继王顷2008-2016作品展(2016,蜂巢北京)之后,艺术家创作的再一次主题性空间呈现。展览中的作品单件将以近两年的布面、纸本油画和综合材料绘画为主,同时还包括艺术家刚刚出版的一套《开封》画册的创作底本;展览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王顷突破空间立场的城市思索,城市是浮于时空之上的舞台镜像,“空城纪”的展览空间也将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电影、一本经过杜撰的小说。
王顷,1968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因父亲工作辗转,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迁移频繁,定居时间最长的城市大约是开封。王顷少年既广泛涉猎电影、文学,他自小学画,1992年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自2005年起,王顷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作为艺术家的王顷,目前常往来于天津、北京、柏林、郑州、开封等城市。
王顷的绘画反复跨越了事实与虚构的界线。通过多种方式,王顷对人文及材料资源进行了大量收集,他对素材原本的叙事内容总是有所隐瞒,这种隐瞒相对于盛大的表态而存在,他更倾向于作品中物态形态的微妙举动,这是对信息隐秘地引用和不明显的提及,朴素却隐瞒不了艺术家呼之欲出的狂热。近期作品中对色彩的果敢设定和取用,似乎明证了这种狂放幻想的呼之欲出。
王顷似乎偏爱某种临界于画面与镜头之间的图像的暧昧感,其中物像成为记忆的作证。他既善于将蒙太奇的手段嫁接于作品,另一些画面则又沉静凝滞如长镜头。王顷的摄影与绘画形成一团悸动的整体,过于确切的图像在他的镜头下总是留有无法解释的动作。在近期的《开封》画册中,王顷将原本拍摄的影像以绘画的手段篡改和再造,其中一些画面甚至由艺术家特别抽取出来,以综合材料拼贴绘画的手段重新放大,这近乎演化为一种对记忆进行标记的行为,影像与绘画的共谋将画面的处境推向跌落与崩塌的边缘,如同夏日融化并流向你手臂的冰淇淋,态度温和内心却难以安分。
王顷的“空”城与卡尔维诺笔下“看不见的”城市暗合,卡尔维诺说到:“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王顷的“空城”可以是商丘也可以是元大都,在这个城经历过,这里就有曾经和过去;未经历过的,那里也有我的过去——未曾经历,是另一种过去。在此,城市简化为形象,或许因为有未曾经历,那便成了王顷所描绘的陌生。
艺术家简历
王顷
1968 出生于河南
1996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
个展
2017 王顷:空城纪,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16 开封抑郁症:王顷2008-2016,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 河南:王顷摄影展,大理国际摄影节,大理,中国
2013 两种胶片:王顷摄影展,连州国际摄影节,连州,中国
2009 内心戏:王顷个展,陈菱惠当代空间,北京、台北,中国
2007 王顷个展,帝门艺术中心,台北
2006 栖居与行旅:王顷2005 - 2006个展,帝门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5 王顷个展,自由交流书店,北京,中国
王顷个展,万玉堂,香港,中国
群展
2017 灵晕到气韵:当代艺术的十二个东方样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16 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潜行者,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 破立:新绘画之转序,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3 境生象外:中国油画家作品邀请展, 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视而不现,优上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2 明信片,东站画廊,北京,中国
2011 白夜群展,蒙田画廊,上海,中国
2010 改造历史:2000 - 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中国
163年的迷狂群展,龙艺榜画廊,北京,中国
2009 在场:中国当代绘画提名展,朱子画廊,广州,中国
2008 个案: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圣之空间,北京,中国
2007 纸上图画,武汉,中国
2000 六人展,济南,中国
1999 纸上群展,郑州,中国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