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计划2017·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

9.0

展览时间:

2017-10-12 - 2017-10-23

开幕时间:

2017-10-14 10:30

展览城市:

天津

展览机构:

天津美术馆

展览地址: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常青藤计划】

“常青藤计划(IVY ART)” 是天津常青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4年发起的一个致力于中国青年艺术家成长和发展的长期性NPO项目,它集时代性、专业性、艺术性、多元性、创新性为一体,致力于打造青年艺术家持续成长发展的生态链,并搭建一个艺术回归生活、联结大众的对话平台。

常青藤计划以“发现·成长·对话”为口号,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青年作品的征集与选拔,全方位关注青年艺术生态下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与发展,以举办高品质青年艺术学术主题群展为载体,不断开拓新型的艺术家服务及艺术经纪模式,为青年艺术项目的良性运作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

2014——2016年,常青藤计划在北京、天津持续举办“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并于2016年升级推出“天津青年艺术周”系列展览活动,发展成为推动青年艺术的一股重要力量。项目建立了10人以上的专家评审团队和策展团队,积累了覆盖全国各所知名美术院校及国外知名艺术学院在内的5000余名青年艺术家的上万件作品数据库和文献资源。与此同时,常青藤计划探索多层级的展览项目运作机制,不断寻求与知名品牌、艺术项目及机构的合作以打造形式新颖、贴近公众生活的实验性主题艺术展,参与青年艺术学术论坛及业界有影响力的专业艺术活动,为青年艺术集体发声、梦想实现、公众对话和缔造美的生活方式做出持久努力。

聚合

盛葳

聚合是天地万物的组成方式,是自然、社会和文化秩序得以形成的基础。无论是原子分子的化合,宇宙星体的组成,抑或人类社会的形成,都有赖于这一重要的原则和过程。与之相应,有聚就有散,有合就有分,因此,聚合实际上也暗示着与之相应的逆向过程。而且,无论是聚合,还是离散,在其发生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意味着物理意义上的重组,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更为本质性的变化。热核反应的聚变过程不仅改变了物质本身及其形态,而且也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正是超级核武器的基础。与之相似,在社会人文领域,这样的变化亦同样鲜明,在基本秩序再造的同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迅速转换同样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艺术带来巨大的作用力。

聚合是一种骤变,由细微单元直接组合成超级物质,而非一个缓慢的进程,一个渐进式的多层重组的关系。19世纪以来,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在科技革命的快速驱动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一根本转换就像聚变反应一样,释放出超级能量,瞬间改变了一切。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新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的社会运用,相似的聚合再次发生。在文化领域,整个世界被切割、分离为无数难以用传统人文手段把握的碎片,世界丧失了其原本清晰的形象,就像互联网中的无序的信息片段。这个现实一方面迫使人类企图寻找与整合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又重启着前卫艺术一直以来未曾实现的民主乌托邦。

社会现实中的各种反应恰如其分地表征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对业已分崩离析的资讯的重组来建构对世界的全新看法,就像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在信息网络中所做的那样。与此同时,日常生活的片段和网络信息的碎片也在塑造新的人类和人类性格,通过这种双向的互动,我们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都被彻底改变。新境遇的出现、主体自身的转变也要求我们对历史进行当代转换,从而对过去的一切进行重新认知和重新书写,以使其能够符合我们基于当代立场的想像和未来需要。这让我们在身处极度虚拟的物理和心理环境的同时,将视线再次投向那些业已被掩埋的、无比怀旧的古老历史中。

我们今天的生活、感受、情绪无不处在一种从极微观到极宏观,从普遍化混乱无序到个性化整体秩序,从碎片化的现实到虚拟化的历史的对立中,然而,也正是在这些对立中,艺术家创造出新的世界。本次展览从数千名投稿中遴选出58位(组)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家,以“社会化合物”、“行为方程式”、“历史反应链”、“心灵电子云”、“Journey of Mr.Data”五个单元,来共同呈现这一惊心动魄又引人入胜的新世界。

Unit1:行为方程式(11人)

人类行为总受制于某种或某些规范,一旦我们的行为溢出社会和文化的规范,总会被视为疯狂,但艺术给了人们一个合法的疯狂理由,使得我们能够在固定的领域中打破标准和规范。然而,不论是恪守标准,还是破坏规范,我们总能在其背后找到某种支持其发生的有效话语,以解释其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所有的日常行为和艺术行为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一组方程式,有着预定的目标和形式,但在那些有意为之的规则“破绽”中,艺术显示出它独特的意义。
艺术家:蔡远河、丁奕、皋翱、郝杰、李吉亮、李龙飞、李琪、吕欣、庞辛森、申易、王红璇。

Unit2:历史反应链(11人)

以史为镜,意味着历史既是被我们观看、理解和书写的客体,同样也是自我在此时此刻最为恰当的主体再现。因此,历史没有真相,一切只是假相。尤其是当我们越来越处于纷扰不堪的信息侵扰、不可思议的现实奇迹中时,我们总需要回到历史,为今天所发生的现象,为人类不可名状的心理,为我们难以解释的行为寻求长久以来在过去业已存在的合法性,通过视觉对历史的重构正是这样一种结果,它有时显示为古老的人类起源,有时则仅仅显示为刚刚过去不久的记忆。
艺术家:黄琦、黄启佑、黄天宇、李明威、刘海辰、刘影、王晶时、王明玉、吴昊、邢建帮、杨春晖。

Unit3:心灵电子云(12人)

电子围绕原子核无规则运动,我们既无法观测和记录它们的轨迹,也难以预测其下一步运动,但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层面上,电子云作为一个整体,又显示出与电子核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像围绕行星的卫星一样。现代人越来越少具有长时间永恒稳定的情感,它们被迅速变迁的现实击成碎片,有时候人们还来不及感受,又不得不立即应付下一波新到来的碎片。情感的片段围绕心灵运转,混乱而有序,这是当代人独有的特点,也让艺术作品展现出临时性的永恒。
艺术家:常博文、杜超、黄莎莉、禮義、宁婷婷、孙静、叶欣、张辉、张昱、章宗、赵琳琳、赵普璐。

Unit4:社会化合物(12人)

社会是人的聚散,聚散方式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意识。社会的形成又定义和约束人类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对于作为群体的人而言,与社会存在双向的塑造关系;而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在有限的生命中,总是与社会在博弈。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时显现为人与制度的关系,有时显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在多种不同的关系网络中存在,这些复杂联系的并存就像化合反应一样,瓦解我们,也重组我们。
艺术家:韩修智、李博文、刘琴、刘紫恩、王觅、王文麟、吴建棠、杨昊、余安、张同帅、张钊瀛、周子正。

Unit5:Journey of Mr. Data(12人)

时光倒退100年,没有任何人会猜到占有信息的重要性远甚于占有物质本身。但虚拟化无可避免地正在变成新的现实。对于个人而言,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几乎无法处理的信息洪流,而且,这里不再有权威,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历史、记忆、现状和需求来选择和处理各种信息,反过来,这些个性化的信息生产又重新定义和固化着每一个信息处理的主体。那些可以被无限复制的信息就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世界中旅行,带给艺术创作以无尽资源。
艺术家:崔悦洋、胡帅、劳家辉、林致言、刘洋、娄能斌、Manifold、任伦、沈沐阳、王帝文、王咪、杨彦川。
... 展开
策展人
康剑飞 姜大方 马驰
学术主持
盛葳
主办单位
常青藤计划
承办单位
天津美术馆
展览备注
策展执行:张予津

展览统筹:高飞 王咪 葛成瑶 赵琳琳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