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非遗的美好生活展

8.0

展览时间:

2018-06-09 - 2018-07-09

展览城市:

福州

展览机构:

福建省美术馆

展览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或者“文物”的区别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一代人的再创造中,持续地演变,呈现出当代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可以说,与时俱进地发展、演变、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必由之路。

得益于福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福建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生产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许多传统非遗项目都开始逐渐面临传承危机。为此,自2015年开始,由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并开始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非遗研培计划”),这是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6年初,福建师范大学正式成为“非遗研培计划”的定点培训院校之一,并在福建省文化厅指导下迅速展开培训工作。自2016年6月至今,已经完成了8期非遗研修研习培训班和2期高研班的培训工作,总计培训非遗传承人52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迎接2018年6月9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民间文艺事业的理论研究与传承实践,展现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与时尚魅力,福建省文化厅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在福建省美术馆主办此次“开启--非遗的美好生活”展。

本次展览也是近3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参与“非遗研培计划”的一个培训成果展。展览涉及寿山石雕、惠安石雕、木雕、藤竹编、剪纸与纸艺、漆艺、陶瓷等多个项目,在展场设计中,通过餐厅区、茶室区、书房区、客厅区等功能性空间的营造,通过非遗技艺与生活交融的现实场景,呈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研培理念。

展览中展出的近300件作品中的绝大部分来自2016-2018年期间,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参加“非遗研培计划”,并完成培训课程的各期学员。另有小部分作品出自参与“非遗研培计划”的授课专家与工艺大师们之手。在这些作品中,有工艺大师的经典作品,有新秀艺人的创新尝试,有不同门类匠师的跨界合作。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对经典形式的深化,对新功能与新风格的拓展……从中,我们不难看到福建当代非遗技艺的传承者们努力去超越自我、超越经典的尝试,他们对“匠心”的这份坚持与执著,正是福建非遗技艺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我们最期待的是,这次展览引发出的对传统工艺文化价值的思考、传统技艺与生活时尚相结合的艺术实践路径,能为将来的福建非遗技艺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范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都已过去。那些在雕琢与打磨中度过的时光,从不曾虚度,一个充满中华文化时尚魅力的新时代,正向我们快步走来。
... 展开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
推荐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