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自然本天成 内美静中参
谢林
一幅画就是一首歌,这是我看了乔森的花鸟画作品所感受的。他用点、线、面、形、色和浓、淡、焦、润、枯等表现手法作为特殊音符,创作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吟唱和自然颂歌。
乔森是一个含蓄的歌者,没有粗犷,没有张狂。因为他的心灵透着“以和为美”和“尚清”意识,乞求的是“大音希声”、“大美无言”的至高境界。中国花鸟讲究的是意趣表白,所谓“万物融其所思”。古往今来既有“心物比德”之说。道家齐万物,认为天地无私,自然为上,儒家则以人文伦理寄情花鸟。乔森继承中国绘画传统,他的绘画思想和美学追求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眷恋。
乔森的花鸟画清新俊美。艺术造诣无疑是功力适度,修养卓然,神韵清绝:其作品具有法度,而无法象,挥洒自如,元气淋漓,含蕴幽深,使人触到怡悦、明丽的美感。
美是客观存在的,它的源泉是“道”。现实中美的呈现就需要悟和觉,也就是“天人合一”。他的花鸟作品虚静恬淡,通过形式的和谐,给观者以心灵的禅静。品其画作,可以看出他传递道家的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哲学观点,营构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梦幻境界,给人一刻静寂和深思,这就是他的作品的魅力所在。
乔森花鸟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在于画面建构之美。他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有前后、大小、远近对比;有色彩上的冷暖、明暗、浓淡、深厚与透明的对比;有老树虬枝与嫩叶新花比照,花鸟相伴,五彩争胜,流漫陆离。我十分欣赏他的造景能力,融博大与精微、苍茫与深远于一体。他画中的花鸟百态千姿,楚楚含情,鲜活传神,栩栩如生,再现了造化之神奇。从整体布局而言,他追求一种“幽”境,给人一种幽静深远、馨香无边的美感。面对苍茫悠远的大自然,他得到了理想,人生乃至情感和艺术追求上的同化和升华;生活的阅历和对自然的体验使得他独爱这种幽静与清远,这是妙之所在、意之所在、韵之所在。作品所产生的“幽境”,是画家追求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是画家心灵中的产物。大自然之“幽”不经过画家的精微体察、心原物化是不可能更深切地表现在作品中的。
乔森花鸟画作品的鲜明个性是设色之美。不拘泥于表象的“随类赋彩”的直观再现,而是以充满现代感的色调和构成形式,赋予了更多的感情因素,使色的铺陈成为诗化的语言。综观乔森的作品,可发现他在渲染敷色和处置色与墨线的关系上得心应手。细而不弱,浓而不媚,长笔勾勒而没有霸气粗态,轻颖描绘而没有俗韵。尤擅实物虚传,意态如生,于极细微处游刃天成,可谓难能,可谓神妙。他的设色既源于自然,又有艺术处理,寓色彩对比与整合之中,其设色明快纯清,淋漓而放达;其墨线勾勒行笔流畅,前呼后应似一气呵成,又抑扬顿挫显出深厚功力。读他的画,有一种清朗舒畅的快感,在鸟语花香的大千世界中,感受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活力。
乔森是矜持的,是自信的,淡定自若,甘守寂寞。驰骋一方砚田,乐此不彼,没有成功的狂喜,也没坎坷中的忧怨。在他的水墨世界里所呈现的是自在闲适、平淡朴素、高古简逸、天真烂漫的心性,这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沉稳不失儒雅,干练又有着深厚的学养;给人以曾经沧海的阅历,荣辱不惊的深邃,这是我对乔森其人其画的印象。“画如其人”,人的生命状态决定其艺术的含量。乔森虔诚、严谨的学风,扎实缜密的创作态度是他艺术之路成功的秘诀,也是许多人成功的共同素质。与他人不同的是乔森为人低调、谦恭,对艺术渴求、执着。作为一个青年画家,乔森已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他并不满足,渴望不断突破和超越。他深知中国画要达到“雅人深致”的境界,胸中没有万卷书的内涵是不够的;没有“坐观垂钓者,临渊羡渔情”的那份从容是不行的。没有对艺术的景仰,就不能有“格物致和”、“诚意正心”,更不会在冥冥之中神合“天人合一”。为此他把艺术之根一头扎在生活,一头扎在文化的沃土,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并从中吸取养分,寻找画外功夫。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他的聪明、勤奋、坚毅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他的明天将会迸发出更加美丽的光华。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