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香格纳新加坡荣幸呈现赵仁辉个展——界线。这次展览汇集了不同媒介的新作品,通过摄影、视频和装置来探索自然界的迁徙和灭绝。艺术家从他在中国丹东、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展开的个案研究中着重表述了当地生态利益的状况:包括在鸭绿江口天空中看到的壮观的塍鹬和大滨鹬迁徙,与台北针对入侵的斑腿树蛙采取的“却斑行动大队”的措施。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扰动”,由图像和物件组成,探索人类强加于大自然的各种分类,如原生物种或入侵物种,有害的或有益的。作品展示了台北入侵物种斑腿树蛙的图像,这种树蛙与当地的布氏树蛙争夺资源,因而对后者的生存造成了威胁。艺术家在台北参加了志愿者成立的“却斑行动大队”夜间捕捉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拍下照片。
第二部分“界线“,是一系列大型灯箱,描绘了鸭绿江上的鸟类迁徙。鸭绿江位于中国和朝鲜之间,作为国际边界,无论是河面还是河流上空都充满着政治意味。然而对于迁徙的塍鹬和大滨鹬来说,这条河有着另一个含义;这是它们每年横跨地球大迁徒中的栖息地之一。在2019年的迁徙季节中,赵仁辉和一名当地研究人员前往鸭绿江河口,记录了这一现象。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名为“阈值的纪念碑”,探讨了物种的灭绝和保护措施。这一部分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物品和叙述,阐述了生态保护的模糊性,以及人类为防止物种灭绝而采取的极端措施。
赵仁辉对阈值状态特别感兴趣,因为迁移和灭绝都涉及边界的跨越。他的作品探讨了入侵物种与原生物种、外来与本土、生与死之间的空间,并对世界万物保持着多元化的视角。虽然他的图像来自特定的地区,但它们的含义并不受地理位置所限制。它们仍然是神秘的,邀请沉思,而不拒绝任何的可能性,允许一个不断变化和展开的位置。
在人类追求客观性和秩序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他们都在土地、社群和学科之间划下了种种界限。赵仁辉的艺术实践通过将的审美敏感性和诗学注入科学方法,从而对科学进行审视。在人类世大灭绝的背景下,赵仁辉的作品充满了张力和复杂性; 在动物和珍奇柜等熟悉的表面下,进行着人类对存在的理解,与其变化莫测本质的协商。赵仁辉通过对它者的描绘来质疑人类中心主义文明下的知识系统;对非人类所创造的线条和逻辑作出了反思。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