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师古探微
文/崔初阳
从参加全国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展,第二、三、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渐渐以一手典雅灵动的行草为书坛所瞩目的时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梁光先生却选择了暗自隐退,近三十年来,不搞个展,不主动参展,不接受媒体采访,沉浸于古代书法用笔、碑帖及中国古代书画研究。
在梁光先生即将迈入古稀之年之际,在一些亲友和学生的张罗组织下,“师古探微——梁光书法作品展”在荣宝斋(呼和浩特)分店即将于9月19日开幕,本次展览暂且聊当一份梁先生七十寿辰的贺礼。
本次展览共展出梁光先生2005年到2020年15年间创作的70余幅作品,形式上既有长达十米左右的手卷,高达近三米的巨幅中堂,数十开的册页,尺寸不一的对联,又有一尺以内的小幅之作,字体多样,不拘一格,作品中即有近一尺的大字,也有半厘米之内的小字。
笔法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异。黄庭坚讲“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同一种笔法,各家用笔有时又有不同,笔法与用笔是不同的两个书学概念。
梁光先生认为,当一个人对古人的用笔之法掌握熟练之后,各种书体只是一种载体,只是对“法”的演绎,“法”为本,“体”为用。不拘泥于某种书写面貌和标签式的字体,才不会沾染上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习气。
他一直对“个人风格面貌”之说不以为然,认为正如佛法所言,无相之相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