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域:从数字原生到元宇宙

8.0

展览时间:

2021-08-08 - 2021-10-31

展览城市:

温州

展览机构:

昊美术馆温州馆

展览地址:

温州市鹿城区江滨东路1号(万和豪生大酒店一楼)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昊美术馆(温州)十分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8月8日起为公众呈现新展“脱域:从数字原生到元宇宙”。

脱域是网链世界运行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于人类社交活动对于具体物理时空的脱离。时空脱域让人类活动极大地摆脱了客观世界与地理位置的束缚。数字原生的虚拟社交方式根本性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边界。

“脱域”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英国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新词,意指“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①。传统社会中,人类的生产关系与地理区域、社会空间是彼此链接和相互嵌套的。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带的"脱域"机制打破了工业时代同质化的、连续的时空环境,一切事物都被解构、重组。尤其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数字艺术脱域物理时间与空间,开启了加密数字内在时间流的新纪元。随着特定时空的脱域,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衍生和映射的不同维度空间,都提升到一个流动性的世界。

2017年,基于智能协议的非同质化权证,CryptoPunks、Cryptokitties社交游戏开启了区块链上内在的一种独一无二而又不可磨灭、不可改写的加密数字文化艺术史。2021年则是全球反思过去、重塑未来的一个关键时刻。链上加密的数字原生艺术品在网链世界呈指数级数增长,创造了文化传播和社交体验的一种全新趋势。加密数字“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又一次范式转换。数字原生艺术凭借非同质化权证从边缘出圈,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热潮,彰显的却是区块链世界的加速主义节奏。无论哈贝马斯1979年所论及的线上虚拟世界人群与人群的交往理性②,还是哈耶克针对垄断货币创造权的信用货币的批判③,以及吉登斯对于脱域机制是现代性社会运动的核心动力的论述④,所有这些观点似乎都令人惊讶地预言当下加密经济模型和加密数字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网链世界上的现代性社会是全链上运行的虚拟世界,脱离了各种地域关系和在地性维度、脱离了对于不确定时间的无限穿越,从而让各种数字加密化的个体对个体的社会关系在一个无限延伸的数字空间中成为可能。加密数字艺术在时间戳所铸就的内在时间流成为一种脱域的、永续的数字存在。由此,艺术家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中抽离出来,在链上公开、透明地展示、传播一种始终在线的加密数字艺术品,从而让人们跨越广阔的时空距离去链上重组社会关系、重构精神文明。

链上原生的人类创造性行为所铸造的是一种可溯源、有定向、流转有序、无限期长存的艺术数据流。基于加密艺术数据流的智能协议的开发和优化,不但充分保障艺术创作者的权益,而且对艺术的接受者、推广者、交互行为参与者的权益加以激励。然而,就加密艺术的认知而言,在互联网条件下长大的数字原生代创作者显然不同于数字移民。他们深谙网链信息交互性的传播方式与生成方法,善用区块链科技与人工智能科技赋能艺术作品。然而,他们并不止步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反而具有一种倒逼区块链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的能动性。他们充分利用链上分布式记账、储存的在线持久性与公开透明、实时直播、始终在线的特点,打造一种数字化长存的艺术新玩法、新生态。链上原生艺术具有加密自觉性,自带一种加密社群在价值共识下的互动激励机制,从而催生各种网链共管社群的建构。链上原生艺术的非同质化权证,具备进入虚拟社交游戏元宇宙的优势品质,势必与各种元宇宙世界及其乌托邦理想产生梦幻联动。显然,链上原生的加密数字艺术史将与物理现实中薪火相传的传统艺术史平行输出,虚实并进,互为表里,长期并存。然而前者终将成为后者的一种确证方式,从而让人类汇聚最高人文智慧和精神价值的艺术文明获得一种数字永生。
... 展开
策展人
顾振清
展览备注
艺术家:费俊、贾鹏森、李洋、刘嘉颖、缪晓春、REVA、宋婷 & RCT & Alice.ai、⽥晓磊、王兴、薛雷、章愳、Kevin Abosch、Wiesław Borkowski、Brickspacer、Celyn Bricker、Andreas Ivan、Dissa Kamajaya、Kian Khiaban、Larva Labs、Tzu Huan Lin、David McLeod、Crazy Monkey、 Pablo Castaño Norkus、Pak、Bagus Pandega、Giusepple Lo Schiavo、Andreas Wannerstedt、Lucas Zanotto

策展助理:李依佩、朱自杰

支持:服务器艺术、BOE、Nervina Lab、iOART
... 展开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