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冉冉云,本是词牌名。南宋卢炳词曰:“带露天香最清远”,歌咏牡丹花香气如行云流水般沁人心脾。国色天香的牡丹象征故乡的情怀,云水诗境寄托了时空转换、渐入佳境的艺术领悟。盛元靖书法篆刻作品展因此为名,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当下青年一代书法家思考人生与社会、专业和未来发展的一种诠释。
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盛元靖连读七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9年,因为喜爱云南奇特的自然风情,向往高尚纯粹的艺术境域,加以他在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上已取得了不俗成绩,被选聘为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书法系专任教师。回想初识和今天所见的盛元靖,他的为人和作品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适应进步的。他说:“创作、研究几乎都在与篆、隶打交道,像是一早便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前将创作重心放在了行书与篆刻上,并尝试将已获得的艺术元素进行融合。”我想,他属于同侪学子中天赋和能力相称的优异者。对这类学生的教学,首先考验教师的心胸和学养。在多年的观察中,我发现盛元靖笃诚勤奋,具有自学和创作的特长技能,学习技法,敏悟善用,一点就通。作为他的老师,我大多引导方向和品格,在技法上指出并包容存在的不足,肯定并期待他走向理想的风格。如此,盛元靖大学专业学习和创作始终保持着自觉而独特的宝贵状态。
这里展出的30件作品几乎都是近作,主体为书法小品,篆刻作品是一批云南建水紫陶陶印,形式精彩多样。从中可见他在新、古两极范畴中勇于探索与自我革新的阶段性成果,也能揭示求新所面临的思虑和不安。众所周知,生活地域的转变的确会给艺术创作以丰富的内容,也带来多重的影响。盛元靖的书法篆刻从之前的泼辣、肆恣蜕变至目前的朦胧、古奥,我想他应该是已经感受到了云南与中原大地的异同,基于传统融入现代的形式美学,体现活用云南本土书法篆刻资源的一场新实践。
我常常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展赛,以提高创作能力,锻炼自信与实力。多数同学明白不断创作与参赛入展的作用,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很少有同学做好达到。元靖是其中“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一个例证。我问元靖关于此次展览的意义是什么?他体会道:“创作已不自觉地融入了我的生活,与作息饮食共同成为不可或缺。所以我常向别人讲,自己像是泡在专业里的。尤其在平日创作小品时不如创作大幅作品需要十足的激情,更像是带着些安闲与欣喜在不经意间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我赞同他为艺术“泡”的哲学理念,也羡慕这种自在自足的“小目标”。从作品本身的展览作用而言,对技法表现的进取远远不能呈现一个年轻书法家的思绪与创作状态所折射的文化镜像。元靖不满足于已有的才气和功力,清醒奋发的创新意识让与他接触的同道都寄予厚望。
彩云之南、冉冉云升,祝贺盛元靖书法篆刻艺术展取得圆满成功!
——唐楷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21年9月4日 ... 展开
展览备注
学术支持单位:云南省书法家协会
艺术家:盛元靖(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青年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楹联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全国第五届青年展等)
展览统筹:吕飞
策展助理:保明珠、胡洁、李锦凡、岳文妍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