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丹尼尔·克诺尔个展

8.0

展览时间:

2021-12-18 - 2022-03-30

展览城市:

深圳

展览机构:

深圳坪山美术馆

展览地址:

深圳市坪山区汇德路坪山美术馆(新馆)

展览作品

暂无作品

展览介绍
从现成品(ready-made)到光晕(aura)的消散,艺术家杜尚和苏黎世达达的运动,是否影响到了一二战间的理论家本雅明?同为离散漂泊的人生,艺术家、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及其带来的改变有着非常特殊的表述和解释。杜尚的「泉」和本雅明「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都可以被看作艺术自观念、技术性到社会普世审美经验转化的重要支点。「泉」与达达之后,催生了之后的观念艺术、现成品概念、装置艺术、极简主义、贫困艺术等思潮与实践。本雅明「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之后,摄影作为艺术,为新媒体艺术的兴起垫基,并让艺术领域的工作者,重新反思图像的真实、叙事,及其美学形态的存在。

杜尚的艺术探索是非图像多物质的,探讨现成品美感和众多拼合的物件累加,艺术不再是图像上的叙事、色彩、构图等线索下的审美观念,艺术从其固有的线索脱离出来。仅仅作为物质(性)的存在,是反思现在的凭借物,并为思考当代为何物提供视觉经验,这也可以被看作是1969年泽曼策划的「当态度成为形式: 活在你的脑中」的密切联系。

本雅明所支持的关于视觉经验的技术议题,技术介入后的艺术的原创性和可复制性的张力,也为之后马克卢汉「媒介即讯息」开辟了道路。而理解1900年之后艺术、技术、审美、社会变迁,也就必然的要回到具体的艺术家和物质,理念和技术创新,社会变化和个体经验的诸多张力中去探讨,今天的艺术是什么?以及那些艺术的来源。也必须在观看的时候追问,这是不是现成品,这是不是机器复制的产物。然后再问艺术存于介质,或如本雅明所提“灵光”之一瞬。

在“关系美学”探讨的介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基础,以及其庞大到万事万物,后被皮埃尔·于热归为“人和非人”的创作线索。

思维让人从劳动中解放,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艺术也从艺术的具体创造,走向更精神性的存在。而事实的另一个主线,确是被物质化的现实所统治,任何观念所主导的,都成为可以交易、传播的具体化介质,如索尔·勒维特或劳伦斯·维纳的文字游戏,或在美术馆,或在建筑物的外立面,或他们被交易的手稿、文本,以及任何有着痕迹的介质,这些不都在反证物质和手工艺的价值大于观念?或是人阅读信息和理解图像的惯性,观念因其不确定而存之无处,或伴随时代变迁,语意延展。

关系美学是否是观念艺术的延续?时间上有着上下文的关系,或许互文艺术和关系美学接得更紧密一些,因其运动、交互的特性,其转化的具体的点(范式),或其指向的终点——作品化,是相对统一的。这在之后一群艺术家为首的皮埃尔•于热更倾向于“稍纵即逝的艺术”这一理念。观念艺术、互文艺术或过去艺术所固有的时间维度被突破了。时间所连带的物质性结果从「当态度成为形式:活在你的脑中」这一线索看,其包含的物性转化、表演性、交互性、新媒介化等等特征,都在归于一个还未曾被下定义的倾向,却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创作中越来越普遍。

这是这个时代存在的悖论,我们依旧在讨论绘画、雕塑、录像等已经被传统审美系统所统一的意识及其延续,不能忽略现代性介入后,观念和技术介入的结果。而机械的、高科技的、荧光色和超级材料构成的新艺术趣味,确实也在新兴的艺术市场和艺术体制更多被接受。而这正是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带来的迭代,是新兴科技信息革命统治下的结果。一切可能被连接的,从手工艺到思维,都有可能构成深度学习和未来智能的组成部分。而关于创造的物质交换,也依旧保持着从人类创造以物易物到货币,其应该有的流转方式和模样。

观念艺术和关系美学存在的悖论,因思维之于人的不可知,也就自然的指向了视觉体验或知识构建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撕裂,当代话题中所包含的更广泛的社会议题之迭代,也自然的被引入其中,并重新构建。

人如何思考其存在的时间、环境和文化之流动。
... 展开
策展人
李振华
主办单位
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坪山美术馆
展览备注
执行团队:坪山美术馆团队


展务执行:天地众行——艺术品服务


设备支持:上海河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平面设计:huangyangdesign


展览拍摄:别眨眼(北京)文化传媒


支持机构:明天见艺术组合、红树林画廊
... 展开
艺术家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