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一草一花一世界,花下草上,自然生长。2021年12月31日,魏墨、张妍双人展将在八角画廊举办。
社会是一个大群落,大群落之外有着令人神往的新生群落,魏墨和张妍所在的嵩山艺术群落不断吸引热爱艺术的同道之人前往,探寻自我、艺术与生存的可能性。十年生存发展嵩山艺术群落已形成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张妍来自江苏宿迁,六年前,社会生活对她产生的刺激与混乱触动她内心反叛的力量,她奔赴嵩山,一待便是六年。一了师父常说:“艺术不能离开生活,在山中接山林之气、自然之气和生活之气才能靠近心灵,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初上山时她发现需要挣脱和对抗的东西太多,在对抗的过程中她勇敢无畏,身心力气挥掉之后她重新生长,一路向上,追逐阳光和水源,愈发澄澈明亮。
正如策展人侯昌恒老师对她的形容:“她的画面表达大胆生辣。张妍非学院派专业出身,后天在嵩山一了师父艺术理念的指导下,成就内心的热烈与奔放。她的作品逐渐摆脱前几年单纯学习关良画面的趣味性,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稚拙童趣。”稚拙童趣,这是多么让人心动的夸赞!张妍现在竟能处于生动有趣、纯真烂漫的时期,人能拥有这样纯洁的状态太过神奇,这种成长与纯真的撞击令人震撼。正如现在,你如果能像孩童一样纯真快乐地笑出来连自己都要感动。
上山是一场宿命之行,便如与魏墨相识相爱一般,魏墨来自甘肃,一碗兰州拉面带来的爱情既简单又浪漫。侯昌恒老师说,“魏墨能做一手好菜,记得2017年第一次去嵩山,就见着他架着木材火,拿着长长的大勺子在咕噜咕噜的大锅里给我们摆弄着晚上下酒的大快朵颐。不仅做饭好,嗓子也好,能唱出一口苍凉粗犷的西北民调。”这是魏墨生活中的样子,他常是面色红润,精气神极佳,在艺术创作中恰如高非老师所言:“魏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语言,也找到了知觉世界的通道。”欣赏完嵩游记与搜神记系列他说:“魏墨是一个热烈的人,在画里繁华铺张,刺激着感官,仿佛与画中人迎面相逢。他画着天上的神人,神游于方外。”
内心足够丰盈富丽他才能用单纯的黑色笔墨在山林中描绘出一个美丽妖娆的女子,这样冲突、碰撞、反叛,使观者不自觉联想到当代社会上的一些荒唐现象,发人自省的同时让人浮想联翩,品味再三着实神秘有趣。
魏墨在生活与艺术之中都先行于张妍,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导和向上的力量,互补又和谐。
此次魏墨、张妍双人展将于2021年12月31日下午15:30开幕,展览持续到2022年1月28日。
花 下 草 上
文|侯昌恒
日本现代书法家井上有一(1916—1985)喜欢用独创语汇在涂底的纸上进行书法创作,并将绘画与语汇同置于一幅作品之中。井上有一自创的语汇诸如“花下草上”,在旁侧绘制了地藏菩萨,以笑容可掬的面貌伫立着。所谓“花下草上”是指花之下、草之上的位置,可以说是几乎无人关注的所在。这些日常瞬间的构筑,出自于井上有一的独特视角。
魏墨与张妍此次双个展取名《花下草上》,与他们的绘画语言、艺术视角和作品关注的对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魏墨与张妍的绘画语言近几年在嵩山修炼得日渐成熟,作品的指向性也很明确,需要什么,舍去什么,他们都很清楚。
满脸大胡子的魏墨来自甘肃,眼镜后的一双眼神却是晶莹透彻。他的嗓子好,能唱出一口苍凉粗犷的西北民调。他也能做得一手好菜,记得2017年第一次去嵩山,就见着他架着木材火,拿着长长的大勺子在咕噜咕噜的大锅里给我们摆弄着晚上下酒的大快朵颐。
在嵩山一了的这批弟子中,魏墨算是名正言顺的大师兄了。对比他几年前的绘画作品,这批水墨新作已经显得非常成熟了,线条灵练,墨色温润。在 《侠客系列》中弥漫着纯真与朴实的浪漫主义气息,画面融写意、表现主义与线性于一体。在《搜神记》中,符号化的图像具有明显的叙事性指向,画面用色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传统,其画面既有色彩斑斓者又有微着单色者,他皆能做到墨色微妙而又收放自如,魏墨已将他多年习碑的天然浑厚不露声色地融入到了温润华滋的色调中。
张妍来自于江苏宿迁,具有典型南方人的谦和,但她的画面表达却是大胆生辣。张妍的非学院派专业出身,加上后天在嵩山一了师父艺术理念的指导下,恰恰成就了她内心的热烈与奔放。她的作品已逐渐摆脱前几年单纯学习关良画面的趣味性,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稚拙童趣。张妍这批纸本油画棒新作《风吹草低见牛羊》、《嵩顶游记》、《生活琐记》、《肚脐贴》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嵩山师徒山居生活的日常场景,画面透露着浓浓的真诚。这些真实的场景,真诚的表达,也应了此次展览的名称:《花下草上》。
2021年12月18日,西安钟楼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