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同行”艺术的师承与创作的文脉

8.0

展览时间:

2022-01-21 - 2022-04-11

展览城市:

成都

展览机构:

邛崃美术馆

展览地址:

成都邛崃文脉坊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邛崃,这座千年古城一直有着师承与文脉的延续。作为邛崃首座现代性、公共性的美术馆,邛崃美术馆秉承“把艺术带给邛崃”的初心,将持续为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带来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展。

“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古有“出师”一说,在知识、文化、技艺等方面的继承延续,引申为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师承。

艺术的“师承”亦是如此,在艺术、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原始直接经验,包含着个人意志和精神的独特性,为学习者赋予了更多的创造可能。

2022年1月21日,邛崃美术馆2022新年首展“溪山同行——艺术的师承与创作的文脉”,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色彩描绘和对师承的理解。

为此,我们也邀请到此次展览策展人、艺术评议人、艺术学博士蓝庆伟同大家分享其对“师承”理解,以及展览背后蕴藏的意义。

论及“文脉”往往避不开“师承”,“师承”一词又常被理解为师傅——徒弟,老师——学生的直接关系,偏向狭义的概念,而与之相对的是,人们也会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师天地、师造化、师众生的谦虚态度。“溪山同行”所涵盖的“师承”范围更倾向于广义的范围,展览以此为名强调艺术家之间同代、相随的概念。

本次展览以绘画这一经典媒介展开,却呈现出多重面貌,通过不同时期的艺术家来讨论绘画中的文脉、思考、实验。将地缘关系放置在中国,展览有着深深的“四川绘画”脉络;若放置在西南地域,则有着浓浓的美术学院——特别是“川美绘画”——的底色。也正如对绘画的欣赏,此次展览在细节刻画上,注重个体的实践与实验,强调文脉相承下的个体腔调。

而在美育的大背景下,学院美术教育的当下拓进也是此次展览的重要诉求,蔡元培将美育的实施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部分,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属于专门教育,是家庭教育、社会美育的基础,尤其是在当下艺术培养模式中,美术学院的教育尤为重要,而优秀艺术家的产生则是衡量美术学院教育的重要标尺,参加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大多有着学院“师者”的身份,既是艺术实践的创造者,又是艺术教育的践行者。

在艺术领域,“文脉”与“师承”有着浓厚的传统语境,难免会有怀旧的情愫,如果换为现代词汇,则“思潮”、“风格”、“趣味”更为合适。“文脉”实际上是一个对应时间的词汇,在时间的长河中,交织着历史与当下,事物与事件,更交织着过往与传承。这条长河更像是文化艺术的发展之血脉,过往“古人”的思想遗产交织着当下“来者”的判断、理解与继承,当下众人又因在不同的年龄梯度中呈现着不同的时间刻度,虽有年代上的前后之分,在艺术的思考与创作上却同代相行、时空相伴,即使天地悠悠,我辈无需怆然。在艺术创作中,历史的积淀、时下的事件和未来的想象都成为艺术观念的参照与借鉴,而此时的创作概念与文脉的传承性相反,是极为个人化的事物,理解因人而异,创作也彼此不同。

正如何多苓老师在《学习就是力量》一文中所言:“先学习,再思考,边走边学,边学边丢——最后就是你自己。”不论是师承还是文脉,对于个体而言,它们只是找寻自我的坐标,而非框架式的禁锢。正如被无数人忽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后半句“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师承、文脉,只是个人选择的航标,善道者溪山同行,自有天地。

蓝庆伟(艺术评论人、策展人,艺术学博士)

2022.01写于成都
... 展开
策展人
蓝庆伟
主办单位
成都市崃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成都市文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备注
执行:四川锦城画院

参展艺术家:杜尹、符曦、高小华、何多苓、贺阳、李昌龙、罗徕、庞茂琨、孙晓伟、王昊阳、熊宇、徐泽、朱可染、翟一涛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
我去2000 1
评论了作品“溪山同行”艺术的师承与创作的文脉
去邛崃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了,好棒!
回复
2022-01-25 13:34:13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