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个展

8.0

展览时间:

2022-01-18 - 2022-03-05

展览城市:

香港

展览机构:

卓纳画廊(香港)

展览地址:

中环H Queen’s大楼五至六层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卓纳画廊欣然呈现艺术家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 1888–1976)的作品展《原色》。此次画廊香港空间的展览,将是阿尔伯斯作品在大中华区的首次个展。由约瑟夫与安妮·阿尔伯斯基金会的首席策展人布兰达·丹尼罗威茨(Brenda Danilowitz)策划,《原色》聚焦于红、黄、蓝、黑等原色是如何为阿尔伯斯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色彩可能性。

艺术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对色彩进行探索,并以标志性的视觉形式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构图组合。此次展览恰逢西班牙IVAM瓦伦西亚现代艺术馆正在为阿尔伯斯及其妻子、艺术家安妮·阿尔伯斯的艺术创作举办大型回顾展,该展览于2021年首展于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

约瑟夫·阿尔伯斯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抽象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设计师和教育家。他的艺术生涯将欧洲及美国的现代主义嫁接起来,专注于研习色彩与空间关系所带来的感知体验。阿尔伯斯擅长运用简洁的几何形式,让色彩产生相互作用,以此探究一种颜色受相邻色彩影响而带给观众的不同感受。他以精准的色彩应用创造出空间与纵深的张力,使得作品中那些平坦的色彩形状显现出凹入或凸出的视觉效果。

此次展览呈现了阿尔伯斯创作于1930年代的早期作品——正值他和安妮·阿尔伯斯移居北卡罗来纳州的转折时期,他们在著名的黑山学院创立了艺术系——一直延伸到他在1976年去世前不久的创作。展览中的不少画作出自阿尔伯斯最为知名的《向方形致敬》系列,这些作品的构图基于一组呈嵌套状排布的正方形,使阿尔伯斯得以充分试验无尽的色彩组合及其感知效果。

艺术家曾如是描述这组作品:

“尽管就其比例和布局而言,系列里所有画面中的正方形都具有相同的对称及同心排布的秩序,但这些相同的正方形或形成组合、或单独成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彼此联接或离散。”

他还进一步阐释自己绘画中的色彩:

“并置在一起从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视觉效果。它们互相挑战、或作出呼应,彼此支撑、或相互反对……这样的动态、反馈、互动——或者说相互依存——使得色彩的交互影响与变化更为鲜明;同一种颜色,会因为放置在构成各异的背景或相邻色之间而看起来全然不同。”

展览还呈现了阿尔伯斯《变体/粘土》系列中的作品,创作灵感来自艺术家前往拉丁美洲的游历,此外也包括了一组罕见的以高音谱号为视觉主题进行描绘的早期绘画,以及另外几幅由多边形和其他几何形态构成的重要绘画和习作,它们共同展现了阿尔伯斯的创作在形式和色彩探索方面的广度。

策展人丹尼罗威茨详细阐述了颜色、尤其是原色对阿尔伯斯而言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突显于此次展览之中:

“对阿尔伯斯来说,色彩发挥着与鲜活的生命体类同的作用。他说,想‘让我的色彩呼吸’。对于那些在理想情况下‘睁开双眼观看’的观众而言,色彩是生动活跃的。色彩可以是感性的——柔软、坚硬、相拥包容、彼此交叉并且渗入人心。二十世纪中期时,阿尔伯斯熟稔并坚信自己的材料,以至于他能够将自我全然地淹没其中,留待观看者去观察艺术家如何在小心翼翼地进行了试验之后向后退隐,并且任由材料独自挥发魔力。‘色彩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他这样宣告。

阿尔伯斯视‘原色’为色彩的理想形式:色彩的身份是一种主观的现象,而且取决于个体的观看者。颜色轮盘及色谱表试图以与他无关的科学方式编纂色彩,而他对此则避而远之。‘如果某个群体中的一个人说红色’,阿尔伯斯在1952年为举办于纽约悉尼·贾尼斯画廊(Sidney Janis Gallery)的展览所做的陈述中写道,‘我们可以肯定,群体中有多少个体就会有多少种关于红色的不同理解’。

一幅红色的绘画从来不只是一幅红色绘画,他会在一件《向方形致敬》的作品中采用三四种不同的红色,并且反复地使用各种红色一遍遍地实践,以此来证明这一点。从来没有‘原色’的红,也没有原色的蓝或黄。”
... 展开
现场花絮
查看更多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