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那城”当代艺术邀请展

8.0

展览时间:

2022-05-06 - 2022-10-07

展览城市:

天津

展览机构:

天津巷肆美术馆

展览地址:

天津市河北区四马路与元纬路交口158号巷肆美术馆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展览前言

我们如何记忆一座城市?西安的兵马俑;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卢浮宫;悉尼的歌剧院……一段秦腔;一首越剧;一曲民谣;一个神话传说;一段历史钩沉……南京的雨花石;陕北的刺绣;天津的小吃……城市的文明由可见的物质和非物质组成,城市因人而生,它的型态和边界被一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人们塑造。我们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冲向未来——城市和记忆一起经历着重塑与再造,然而“城”的面目变得愈发同质化,当旅居美国的艺术家陈丹青回到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时,他在万分感伤中写下《退步集》,在书中他用大量的篇幅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痛陈,并失望地写道:“江南水乡已经没有了”。

在我们的生命中,“记忆”始终围绕在城市左右,而城市的文化遗产又承载着我们太多往日的经历、浓烈的感情,并以细腻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展览以“文化遗产与城市”为主题,以“记忆”为线索,从个人,集体和城市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伴随城市建设进程中文化遗产的兴衰。展览汇集的五位艺术家,作为中国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亲历者,面对城市文化遗产的演变、遭遇和消失,他们用雕塑、装置、摄影和影像等媒介,从个体视角记录一个时代集体的生存状态,用艺术作品再现并填补集体对城市文明的遗忘。

艺术家张小涛通过跨媒介的艺术语言让《萨迦》废墟获得虚拟重生,带领人们走向朝圣灵魂与思想觉悟之路,在深刻变化的时代中寻找真实的自我;谭勋运用“山水”符号雕琢于不同时期的日常之物上,追溯文化、生活和人的隐秘记忆。同时他的彩钢板系列装置和影像,利用城市临时建筑材料,通过富有智性的实验,解构并探讨城市文明与传统的价值。刘军的混凝土雕像拼合了残垣断壁的城市景观和中西方历史遗产,利用粗糙的钢筋水泥与其之上精雕细琢的文化符号之间的视觉冲突,反思那些残缺的文明与精神信仰的遗失;陈秋林的影像用复调的形式将城市化进程中的遗忘角落当作舞台,演绎着面对文明遗失后的空虚与迷茫;高岩的摄影作品《第三次摆放》系列,用镜头重新聚焦博物馆与纪念馆中的实物陈列场景,这些物件在进入博物馆之前都有被使用的历史意义,在博物馆中是第二次摆放,在高岩的摄影作品里又被第三次诠释。

作为集体赖以生存的空间,城市承载着生命与岁月的痕迹,精神文明是流淌在城市中的血脉,铸就城市发展的灵魂。在疫情常态化与精神世俗化的时代,我们如何用文化遗产辨识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 展开
策展人
陈晨 蒿亚楠
学术主持
范晓楠
展览备注
参展艺术家:张小涛、谭勋、陈秋林、刘军、高岩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
推荐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