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小丘”冯良鸿个展

8.0

展览时间:

2022-05-08 - 2022-07-23

开幕时间:

2022-06-12 16:0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机构:

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展览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冯良鸿:感兴的理性

戴卓群

2020年初,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冯良鸿正身在纽约皇后区的寓所中,这是一处名为“森林小丘”的住宅区,却既不是森林,也没有小丘。

始料未及的是,原本计划尽快回到北京工作室的冯良鸿,就此被阻隔在纽约长达近一整年的时间。这样的局面,对于多年来习惯了每日置身工作室,在大尺幅的油彩布面上与画共处的画家来说,就如同被悬置在了空中的阁楼里,一时间完全无从措手。身边什么工具和材料也没有,往常的工作已经无法再正常开展

森林小丘的寓所内,工作空间有限,冯良鸿很快地调适了自己的状态,利用房间里现有的水彩纸、笔墨和少量的丙烯颜料,开始伏案尝试,并欣喜地体验到了水性颜料漫溢纸面,在方寸之间收放自如的酣畅与快意。疫情带来的自我隔离,就这样在一种静默缓慢的楼阁生活中开始。而此后被命名为“森林小丘”的系列纸上作品,延续了冯良鸿的“黑白”系列创作,不同的是,用纸、墨替代了油彩和画布,水墨材料流淌快,渗透快,水迹的形态、质感,尤其是时间的感受,都和油画大不一样。

时日悠长又转瞬易逝,从某种意义上,对于画家来说,绘画归根结底更像是一种慰藉,一种如影随形的上瘾症状。离群索居的自我隔离,对冯良鸿,是再好不过的状态。森林小丘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在这里,画家直面自我,平静、苦闷、喜乐……时或有之,日复一日练习降伏自己的心性。只要心中有丘壑,森林小丘就既见森林,也见小丘。

冯良鸿说,绘画就是生活,是与画共处。身处在不一样的环境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目之闻之感之,会有不一样的经验和体会,落在笔下,就是不同的气象。冯良鸿的绘画,起于感兴,是偶发的、即兴的,是觉察,是一念,既不知从何而起,也不预设结果和指归,每一次绘画都是百转千回、惊心动魄的历险。

我把抽象中形式的概念和“空”联系在一起,“空”即变化,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才有发展,我在绘画中捕捉偶发和无意识绘画效果,注重绘画的自然生成与抽象形式的关联……--冯良鸿

在冯良鸿的自述中,反复谈到了“空”的概念,画的是空的东西,画一块空气,一种放空的作画状态,类似禅定和冥想的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安静耐心地感受并且等待,直到笔意的显现,纷乱的现实变成单纯清晰的可观想形象,由笔意变成笔触,或排笔涂刷、或刮擦勾抹,或滴溅泼洒,泼洒与笔触相接,笔笔相生,阴阳相间,或疾或徐,每一笔都是下一笔的缘起,起心动念,在自由和秩序的角力抗衡中生长,看似全在偶发和即兴的夹缝间,却又倾注了画家高度的控制和理性,谋篇布局,结构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心念转化为了可视的图像,而在瞬息万变间不经意溜走而无从捕获的遗憾,或许成为下一次绘画的动因。

冯良鸿绘画中的色彩,往往是从日常环境熟悉的事物和自我的心理感受间建立抽象的联系。色彩和绘画的关系,恰切地说,画家是在设定关于一种颜色的绘画,而不是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冯良鸿惯常使用黑白色来作画,黑白之间丰富的灰色调令其迷恋,他也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遵循主观的冥想,感觉的需要,选择和设定颜色,譬如以黄、红或者蓝这样单纯的颜色做为主基调,画下一系列的作品,直到眼睛和心理因疲倦而自然发出变化的信号为止。

感兴和理性,做为绘画起止的两端,框定了冯良鸿在画幅之内冲突跋涉的全过程。看似即兴的泼洒,往往是刻意营造的破局之举,缘起性空的无意识动作,偶发的形象和痕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引导画家之后对一切因果关系的发见。紧随着混沌的开创,是若干细节的互动取舍,画面图层的遍覆反复,是等待、静候和时间沉默的启示。越来越多的笔触,一遍遍的覆盖,无心的刮划、泼溅、破坏,最后交汇处,匠心运思,浑然一体,一幅画,成为一个世界。
... 展开
艺术家
策展人
戴卓群
主办单位
三远当代艺术中心
现场花絮
查看更多
艺术家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