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前言
“出神”与“入化”:论周雷的艺术
文/郑闻
认识周雷先生,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多年前,我参加上海油画雕塑院“去往从来”系列雕塑展的学术研讨会,在很多占据着大空间的大尺寸雕塑作品中间,我突然发现并惊诧于几件尺寸不大却气质非凡的木雕作品及陶艺作品——这正是我和周雷艺术的初次相遇。我记得一件木雕的建筑与一件木雕的鸟儿,艺术家用大刀阔斧的刀法削斫出一个高度概括简约的基本形体,辅以墨水与简单的色彩,在木头表面轻快地勾画出一些细节和装饰,作品流露出质朴高雅又温和轻快的气象。
当时的自己,作为一个满世界飞行,时刻穿梭在数不清的展览与作品当中的年青策展人,对于当代愈发“景观化”的大型装置或雕塑,常常感到厌倦和“审美疲劳”。当代的雕塑艺术家和装置艺术家通过作品尺度、体积、外形的“奇观化”,希望不断给观众以“震撼”,但带来的后果之一反而是观者的应激“阈值”也随之不断升高而趋于无感。所以,当代的艺术终究不能只是在表象的“景观化”与“奇观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仍旧需要回到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审美、气质、精神,以及更丰富的内涵中去。而周雷的艺术创作,恰恰为我们的研究与观察,打开了这样一扇窗口。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我在面对周雷那些率性洒脱又灵气十足的作品时,脑海中突然跳出“出神”这个词来。首先,“神”是观看和解读周雷艺术的一个重要关键字。自古以来,中国画论中有“神品”、“逸品”之分,而日常生活之中,我们面对一座城市、一个人、一件物时,亦会习惯性地去评论与捕捉对象的“神”之所在。而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艺术作品“有神”,自然是一种高度的评价。如在《扫地僧》、《乌鸦·向牧溪致敬》、《独角兽》、《少女与狗》、《出埃及》等周雷近作中,艺术家以中西文化传统中的人物与动物形象为主展开创作。既然是形象的艺术,就必需要传达出它的“神采”与“神韵”,周雷以圆融无碍的方式,结合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造型特征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涂绘方式,使作品表现出天真自在、优美高雅、活泼可人的蓬勃生机。
近期,周雷的pad绘画再次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通过在电子屏幕上强烈的色彩对比与涂层叠加,甚至大胆泼辣地用上了荧光色彩,表现出创作者充满生命力的“精气神”。那些恣意泼辣又恰到好处的用笔与动作体现了一种“神气活现”的绘画状态。无论是十二星座中的人物符号还是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形象,艺术家达到了一种挥洒自如与神采飞扬的艺术状态,也同时凝聚了艺术家瞬间爆发的灵性所在。
而“出神”,在现代汉语或口语中又有意识的飘散、短暂的走神、思维的抽离等意义。如果说,周雷作品在完成状态上体现了一种“有神”的状态,那么,他在创作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处于“出神”的状态。这种“出神”,首先是对既定的、体制的、学院派的,包括市场化和趋势化的各种创作套路的扬弃;其次,也是对于艺术家个人既定的创作方法与艺术惯性的不断脱离;最后,还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当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出神状况。那么,在这“出神”与“有神”之间,恰恰是周雷的艺术在发生与结果之间的一种微妙张力。
早些时候,我用了“入画”与“出神”相对应,作为这个展览标题的后半部分。这一出一入之间,正是对周雷艺术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正如周雷常年在布达佩斯与杭州这两座定居城市之间的“出”与“入”,或是他早年留学维也纳接受欧洲现代艺术的浸染,又在归国后深入体悟东方艺术传统的精粹,都是地理与文化意义上的双重“出”与“入”。中国和欧洲、当代与传统,这些都是周雷反复出入的系统。人生半百,走过西洋与东方,深谙前卫与古典,周雷开始在自我生命体验的维度上,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任何商业趋势,艺术潮流,概念术语的艺术方式。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可以说都是源于周雷本人生命体验与文化自觉的,一种自内心自然流淌的艺术。周雷90年代于欧洲求学时师从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这位惊世骇俗而又思想深刻的杰出艺术家说过:“艺术是人们创造力的表现,而人类需要有创造力,所以要让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位置”。他也同时表示,艺术“是对思想最完整也是最细腻的表达”。而周雷近年的创作,正是对这一些理念的完美展示。所以,在“入画”的过程中,这里的“画”其实不仅仅是指绘画的画,也泛指艺术家所创作的一切形式和媒介的作品。
而从“入画”到“入化”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家在艺术实验中,将生命体悟日臻化境的过程,提示了东方世界观对于人生体验与艺术境界合二为一的整体观念。周雷在面对既有的艺术体制与商业潮流,选择“出世”的同时,对于个体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则全情投入,不断深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绘画、雕塑、数字艺术、一切形式的作品,都是周雷整体艺术的一部分,也都是周雷精神世界的不同载体,从“入画”到“入化”的过程,正是周雷从纯粹艺术进入自由生命体验的过程。
周雷作品的最可贵之处,正是在于揭示了当代艺术中难得一见的“自在”状态,我们用西方哲学中“无功利”的审美来说也好,用中国古代经典中庄子“游乎尘垢之外”的状态来形容也罢。周雷确实通过他的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境界”的存在。他的艺术气质质朴而高级,除了一种整体感和宁静感,周雷的艺术还展示了一种豁达与开放的气派。通过这些作品,我们重新感受了无所不包的自然的魅力。周雷艺术中的形象,传达出他本人对于世界的一种无限的感悟,所有的世俗纷扰都将无足萦怀。周雷作品中自然流露的诙谐、轻快、超脱,并不是当下很多流行艺术中的肤浅,而是经历漫长的人生与艺术的双重修为后,达到的一份通透与明朗。
皮斯特莱托曾在2003年创作了主题系列作品《新的无穷大符号》,并提出了“第三天堂”这样一个极富深意的个人艺术符号。这个符号装置由三个环组成,在原本表示无穷大的交错双环中间加入了第三个环的存在。第一天堂代表自然,第二天堂代表人工创造的世界,其以科技发展、资本扩张、资源开采为标志的存在方式,将使第一天堂越来越不堪重负。而皮斯特莱托新加入的第三天堂则象征着一个新的世界和方法论,它代表了艺术家希望在彼此对立的人工世界与天然世界之间找到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一种富有远见的人类目标。而今天,这个曾经在维也纳与他有过师生关系的中国艺术家周雷,也以一种极富优雅魅力的方式,再次给与了“第三天堂”这一理念东方式的回应。
2022/11/6
上海 燕园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