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山水画连接着中国思想与哲学的传统,九州分野对应着四方星宿,山川形胜蕴含着道法玄机。探寻山水画图式与宇宙观的内在关联,是泰祥洲艺术创作的思想基石。展览将展出的二十余件/组作品,包括“银河观象”、“天象”、“黄钟大吕”、“青铜礼器”、“文人赏石”等系列。全面呈现了泰祥洲近年来对于不同山水母题的深入研究,及其绘画风格的演进脉络。
“天象”是泰祥洲个人风格形成的代表系列之一,他在山水中引入星辰宇宙、天壤陨石,将古代先贤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拓展至太空。“全天星图”由“天象”延伸而成,这一全新系列首次成系统地在个展中亮相。《房日兔》、《尾火虎》、《箕水豹》……这些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日月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星宿,被赋予神仙的形象隐现于怪石飘空的宇宙空间。在亦真亦幻之间,连接起古今时空、此地与彼岸。
三联屏巨作《银河观象》中,泰祥洲让水替代山成为山水画的主角。山石悬于太空,飞瀑从岩石峭壁流出,其神秘与威严的崇高感实现了对于山水的当代视觉重塑。如策展人丛涛所述,“石、水、空气流变不拘,人只有在这种混沌状态中意识到理性思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够真正觉悟超越现实与个体生命的伟大。”
“青铜礼器”系列自2016年开始持续至今,泰祥洲采用表现性的笔墨细节再现器物整体,同时放大尺幅增强视觉冲击力。在塑造器物“纪念碑性”的同时,重新唤起当代人对于上古精神的崇敬之心。
展览空间的安排,也与作品一同构建着既回归古老精神又超越当下现实的理想。“文人赏石”绘画《俊骨》与槐轩四合院落中陈列的赏石相互呼应,移步换景之间产生时空交错的意味,把观者引向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多重奥义。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6日,其间将在槐轩举办多场以“科学、艺术与考古”为主题的沙龙活动。邀请来自天文学、艺术、考古等不同领域专家及学者进行跨界探讨,从本次展览出发延展对于当代艺术的想象边界。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