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物化心源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写意花鸟画在中国有着长久而延续的历史脉络,无论其形式如何发展,艺术家们始终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展现自然的勃勃生机,并通过对这些自然风物的描绘,寄情言志,传递一种文人志趣。在当下,如何在写意花鸟的传统之上,对其更进一步地进行当代性表达?这一问题成为众多写意花鸟艺术家的探索方向,在这其中,吴霜的作品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初看其作品,就会被其中旺盛的生命力所吸引。她的作品在前人基础上出发,于美学上融汇东西,花鸟皆飘逸灵动,在带有装饰感的同时又不失传统花鸟的意境表达,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朴素感知,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
吴霜热爱画花,不仅因为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支重要传统,更因为花卉本身是她生活中每日面对之物,以花卉为意向进行创作成为她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因此,她笔下的花鸟被她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和主观能动性,哪怕在以人物为主的作品中,花卉也围绕其中,成为画中的另一主角。
吴霜笔下的花朵并非“随类赋彩”,相反,它们色彩跳跃,色调充盈、丰富且充满想象力,形式上也不拘小节,将观众同时带入到中国宋明花鸟画以及西方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的形制中去。花鸟在她笔下浪漫而生动,延续了中国水墨画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也就是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的彩墨画传统。吴霜对待色彩无疑是敏感的,她在色彩应用上比前辈们更为大胆,甚至会使用荧光色来进行画面的“撞色”。与其说吴霜在描绘花朵,不如说她在通过色彩来描绘其内心花的意向,色彩构筑形式,并在绘画整体中令人感到和谐并舒适,可见艺术家对于色彩的熟练掌握。
吴霜创作的另一重魅力在于,她在作品中打造了一种如同梦境般亦真亦幻的氛围,也因此使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中跌宕。这种氛围来自她所拥有的中西方两种审美经验,这两种经验在她的作品中碰撞、链接,用中西方的双重感官魅力去感染观众。吴霜作品中所呈现的种种视觉线索:彩墨点、抽象线条、各种明快颜色的叠加等,综合起来为观众带来一种跨文化的艺术想象空间。
吴霜曾坦言,她的创作经常来自于对事物的直觉,但是支撑其直觉的内部思想系统又是什么呢?除了她从小就学习的书法绘画,美术馆博物馆也成为她的另一个课堂,这让她比同龄人拥有更多视觉上的艺术积累,也更早地激发出她的独立艺术思考。吴霜从小游历世界各大美术馆,在不同艺术风格的转化中找寻自己的方向,多年来耳濡目染的艺术氛围让她在后来艺术风格的发展道路上能够明确而笃定。对于吴霜来说,现在的创作或许刚开始走向个人风格的表达,然而我们在其中看到的,是艺术家一直以来的积累、学习、判断后的产物,正是这些经验,让她的创作和她笔下的花朵一样,在传统中传承创新,终能绚烂夺目,肆意生长。 ... 展开
主办单位
今日美术馆
中国女画家协会
李可染画院
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