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陌生的名单-山上艺术空间三周年特别呈现艺术家:陈高杰、陈琬、陈轩荣、龚辰宇、郭镇、何剑、黄启佑、韩修智、康好贤、赖崇铖、刘川、吕凡禾、吕慧瑶、李喷泉、李文鹏、刘溪子、刘艺超、邵丰田、谭永勍、王瀚裕、王茅俨、谢天卓、徐浩洋、许嘉维、翟倞、朱钇名、张中阁、曾志钦、邹子瑶(按英文首字母排序)
藏品提供人:冷山
策展人:陈轩荣
特别鸣谢:Club Tsunami津波社
展览时间:2023.9.28-2023.11.26
开幕时间:2023.9.30 16:00
开放时间:周二-周四 10:00-18:00,周五-周日 10:00-21: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厦门思明区环岛南路2687- 45号
门票:¥38
购票渠道:现场、微店、美团、大麦、猫眼
艺术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关解读世界的独特视角。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对现实进行拆解并整合,通过对抽象概念的选择性聚焦,使得人最基本的自我观和存在观有形化。借助这样的视觉抽象,我们得以知晓“他”的经历中有哪些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 同时,艺术作品的共时性也向我们阐释着,在同一时代之下,人面对自我、面对存在的特定方式。
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说,当代,是我们身处的时代。从中诞生的当代艺术,是关于我们的集体记忆形象。空间、权力、消费主义、身份认同、记忆、异质性……当代艺术家们以个人自我意识与人和社会的普遍矛盾作为共有主题,为我们描摹着这个时代的精神群像。
如果说这个时代的必然性是创新与激进,那么谭永勍的绘画则选择了与之不同的立场-在约束与沉思中直达生命意识的内核;张中阁的绘画把个人生活作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并与自身情绪状态紧密关联在一起,于他,对感官经验的执着也许是可以挣脱理性束缚的自由;赖崇铖的绘画是沉浸式的,他自己沉进去画,我们也得以沉进去看,甚或置身其画中,成为游荡者之一,思考我们所在何处,将往何方;龚辰宇的绘画则是植根于写实和超现实的表现当中,通过对传统、熟悉之物的变形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失真感,认知的错位在他的画作之中反而为更多意义的可能性打开了缺口......
策展人言:回到闽南转眼已经三年。好在时常在北上广深有些活动,通过互联网也及时同步了不少艺术行业的资讯,才不至于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但对于闽南地区的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中国当代艺术中80、90后这个代际的艺术家依然是相对陌生的存在,虽然其中不乏一些早已做过数次个展、与中、大型画廊签约甚至在一级市场已经一画难求的艺术家。在我所认识的闽南藏家当中,专门收藏中国80、90后当代绘画的,冷山是唯一一位。这确实是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而此次展出近三十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一批相对全面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样本汇总。也是这个时代青年创作者精神世界的物质化呈现。相较于50、60后藏家群体青睐的古代、近现代文化书画,以及80、90后藏家群体喜爱的潮流艺术及国外蓝筹艺术家,冷山的收藏是令人陌生的。因为中国青年的当代绘画在闽南是“真空的”、“缺席的”。冷山默默收藏了十多年的作品填补了闽南艺术生态中的这部分空白。这个展览也将是众多青年艺术家在闽南的首秀。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观众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些许“陌生的名单”。
我们也为藏家做出采访:
“本质上我是个野生藏家,抛开所有概念流派,在艺术从林里做个游侠”。这是此次采访中,冷山给出的关于他自己的定义。冷山接触艺术家的渠道与多数藏家别无二致,画廊、社媒都可以给予这个契机。对于冷山而言,藏品的选择没有什么定式,“一切都是眼缘”。在收藏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也与不少艺术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当被问及收藏的逻辑时,冷山回应到,他并没有很明晰的脉络,只是更多关注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作品。紧接着,又为背后的原因做出了补充,“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时候能修正我相对固化的世界观”。冷山认为对于藏家而言,“庄严的审美很重要”。在收藏时,如果只一味凭借感性驱动而去选择作品往往是不理智的。因此,在冷山的收藏过程中,他尽力避开那些所谓能够一刹那触动人的艺术作品。采访最后,冷山亦留给对这些艺术同样感兴趣的朋友:“多多支持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言说着一个人对自己和自身存在的观点,色彩的流动与意识的表达;言说着个人情感与山水的共同叙事,日常生活难以捕捉的戏剧张力;也言说着环境经验对于自我认知的建构或是对于人、事、物游离关系的默想……就像齐美尔眼中每一个人都会与无数“陌生人”为伴一样,陌生的名单里,我们也将找寻到在琐碎生活中不曾目睹过的公海。
特别鸣谢:Club Tsunami津波社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