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禄丁在1975.1990.2006.2024

8.0

展览时间:

2024-10-15 - 2024-11-10

展览城市:

武汉

展览机构:

湖北美术馆

展览地址: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和以往的回顾展不同,展览选取了孟禄丁创作生涯中的4个时间节点:1975年、1990年、2006年、2024年,并以此为原点,展开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立体的叙述,寻找隐匿在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关键性时刻。最终以切片史的方式,重识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和艺术轨迹。
1975年前后,作为展览的开篇,也是孟禄丁艺术创作的起点。这些少年时临摹的宣传画和素描写生,源自孟禄丁在整理父亲旧物时,偶然发现的一个箱子,那些尘封的个人往事也一并浮现。或者说,我们经由这些故事与作品,可以窥视出生于1960年代的艺术家所经历的独特历史,他们出生于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却努力的保存着个人的温情与向往,虽然“变革”与“往复”之后伴随着他们一生的禹步。
1990年,孟禄丁离开中国,开始了海外的旅居生活。在此之前,孟禄丁发表了《纯化的过程》和《荒诞·体验》两篇文章,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早早开启了现代主义的启迪。这份觉醒,也源自于他独特的青春轨迹。1979年,孟禄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85年,他与张群创作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成为美术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精准的捕捉了弥漫在整个80年代的一种进取精神,也成就了最初在艺术界声名显赫的“孟禄丁”。
对进取精神和对自由生命的追求,也为日后埋下了伏笔。短短几年间,孟禄丁从具象走向表现,又从表现走向抽象。或者说,1990年前后的创作,成就了日后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抽象的“孟禄丁”。
2006年,离开多年的孟禄丁回到中国。他开启了圆与元速系列的创作,在数十年的时间中,孟禄丁没做过任何个展。他大多数精力是在对“圆”的机械式重复,圆与圆之间的变量,取决于圆的大小、颜色、机器转动的快慢与时长。他的创作亦从抽象绘画转向观念艺术的创作,以寻找世界之间的平均值,悲欢离合、甚至中立都有的元点。那个超群的技艺的画家之手,终被控制机器的“孟禄丁”所替代。
直到2024年前后最新的《朱砂》,随后《雄黄》的出现,孟禄丁再次重返抽象绘画的创作。只是和80年代的纯化语言,之后的观念倾向相比,孟禄丁回到绘画最古老的要义,借由那些象征着巫术与神秘能量的符号,重建艺术作为超验精神和形而上学的传统。只是,那种超现实的意味,至上的精神,与他80年代亚当夏娃有着同样“启示”的意味。
1975、1990、2006、2024,分别对应着孟禄丁学画的启蒙期、赴美国前后、归国以来及最新的创作,也为我们显现了艺术家生活轨迹的转变和更为复杂的艺术面向。同时,那些被遗忘的线索,曾经可能性的选择,50年间的向往、徘徊与决绝,既可以视为一条不断变革与前进的道路,也可以视作个体在大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回溯与重思,以锚定自由的方式。这便是回顾的另一种深意:在时代与个人的进二退一的苦苦思索中,在孟禄丁1975、1990、2006、2024的禹步中,重新建构“回溯”与“变革”的含义。
1915年,马列维奇在圣彼得堡的一家画廊里,举办了一场告别未来主义的展览,名为“0-10”。展厅的上方悬挂了一副黑色的四边形的画作,它取代了传统宗教家庭悬挂的耶稣像。然而,诡异的是,那种神圣与至上的感受并未减弱,反而变的更加强烈。以至于这个过于简单的黑色方块,在未来艺术史变革中越发世俗和复杂,“神秘”与“简单”本身的力量,也越发不定与遥远。
... 展开
主办单位
湖北美术馆
展览备注
学术主持:冀少峰
策展人:崔灿灿
展览统筹:刘力英、胡莺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