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展览始于一段旧事。
1967年,即将而立之年的曾孝濂,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停止工作一年后,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务:继续作为特别工作小组的植物画师,参加“523”研究考察特别行动,担任植物绘图工作。彼时,美国正入侵越南,恶性疟疾在云南不远处的战区流行。这个由国家牵头成立的“523”攻关工作队的任务,便是在云南边境线的广袤雨林中寻找治疗疟疾的中草药。此后五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曾孝濂都在与越南、老挝、缅甸边境林区中度过。他需要将工作队前期考察、分类、实验后的植物名单,进行实地的写生。之后,交付画稿,最终图稿文字编印成册,交给部队试用验证。同时下达的还有编绘《热区野草图谱》和《热区骡马代用饲料图谱》两项任务,它和《疟疾防治中草药选》的故事,成为这个展览的开篇。523任务,成为曾孝濂真正进入和体验大自然的初始。然而,它对曾孝濂有着更为深层意义的情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旧事”。或许,正是这次“偶然”的任务,让他在那场席卷所有人的大风大浪的时代运动中,得以从“出身”带来的灾难,身边师长的困境与迷茫中,逃脱现实,获得短暂的“宁静”与“专注”。亦如他在50多年后的回忆录中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福祸皆至,两喜一忧。一喜是入选532任务,没有中断绘图工作,还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二喜是天赐良缘,与同事张赞英终成眷属;忧的是逞一时口舌之快惹火烧身,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还殃及家人。”57年前的那片“雨林”,成了曾孝濂的某种意义上的“避世”,也成为这个展览的缘起,这批画作出现的前提。它既是早已埋下的“种子”,又是一封迟到的“信件”。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