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国家培养了我八年,我应该如何回报国家的培养?”这是时年86岁高龄的画家范瑜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用以自省和自勉的问题,或者说是格言,因为他的回答始终坚定如一:“画画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画家要扎根到生活中去,做一个普及文化的美术工作者。”范先生自1956年求学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1959年后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附中)起就萌发了如此感悟,并在亲历的时代变迁中将感悟到的责任和义务升华为信仰。尽管生活中不乏动荡、苦难和惶惑,他的画笔总能提取到积极的情感,不仅慰藉自身也是抚慰时代创伤的努力。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二年级(1957年初夏,马克西莫夫的“油训班”毕业旅行写生团抵渝并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近距离观看马克西莫夫先生写生模特和风景,聆听其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的讲解;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本科三年级,加入执行罗马尼亚油画家埃乌琴·博巴(Eugen Popa,1919-1996)教学体系的“小博巴班”,对现代主义艺术和主观感受表达方式进行学习和训练。在“苏派”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博班”的实验教学告诉范瑜和他的同学们,艺术是有各种语言风格和表现方式的,更重要的是艺术创作者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无论哪种风格,都对创作者提出艺术之于时代的责任,即要把每个时代最主要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范瑜习惯用最为直接、快速的语言方式写生视野中的即时画面,他天生乐观的性格使他抓取的每一格画面都闪现着生动的希望,这些希望也正是对“博班”精神和历代艺术工作所追求的油画民族化的践行。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