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王勃(650-676)《上武侍极启》中写有:“吞九溟於笔海,若控牛涔;抗五岳於词峰,如临蚁垤。”此处以“九溟”泛指大海的九个方向,以浩瀚无垠、深不可测的大海来比喻诗人博大的胸怀;李白(701-762)《行路难》中则有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济”是为“渡过沧海”之意,表达了作者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人生哲学观。
青年艺术家党辉近年来痴迷于意象水墨与抽象水墨的探索、创作,他以《九溟沧济》为主题对秦岭的博大精深进行意象与抽象的双重转换。党辉毕业于西安美院综合材料专业,近年来他一直践行着“长安画派”自然写生的理念,多次深入秦岭山脉,在溪山行旅中苦心经营,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他的艺术语言。纵观党辉近年来的水墨创作,充分流露出他对水墨对自然的眷恋之情,从2015年创作的具有明确意象风格的《荷塘月色》(272cmX168cm,纸本水墨设色)开始,党辉在他的潜意识中已经开启了他的意象水墨创作之旅;2023年创作的具有意象与抽象双重风格的《沧济》系列(46cmX35cmX4,纸本水墨设色)作品,开启了他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创作思路;2024年这批具有意象表达与抽象表达的水墨新作《九溟沧济》系列,尺幅不是很大,党辉明显摆脱了前期具有“长安画派”风格的具象创作思路,作品更侧重于精神性的表达,画面具有明确的东方性与虚空哲学观。
《滄之岸》(46cmX34cm,纸本水墨设色,2024)、《岑清·宋》(69cmX45cm,纸本水墨设色,2024)、《山骨》(69cmX69cm,纸本水墨设色,2024)以及《在这山》(47cmX30cm,纸本水墨设色,2024)等这批水墨意象作品通过画面中水与墨的渗化、控制、交融与冲撞,使得作品产生一片淋漓氤氲的效果,呈现出一种虚静、空灵、悠远的宇宙境观。在党辉营造的语言结构中,他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在当代语境中的转换与生成,使得“秦岭”意象符号切合了现代意象派诗人们借客观世界来抒发自己主观情绪和精神世界的主体表达。
《岑岭》(68cmX27cm,纸本水墨设色,2024)、《清冬》 (45cmX25cm,纸本水墨设色,2024)、《寂远》(46cmX30cm,纸本水墨设色,2024)等这批抽象水墨作品中,党辉试图通过画面中水墨的张力与穿透力表达出形而上的意识,追溯他探索宇宙虚空本源的精神内核。
党辉从意象水墨进而抽象水墨,使得他抛开了一切传统笔墨的束缚以及程式的桎锢。党辉通过“秦岭”意象符号的转换与生成,探索水墨材料在视觉形式上的美感。就哲学层面而言,党辉的抽象水墨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他的抽象水墨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也非主观意识的表现,而是超越主客体的精神追求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