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前言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他的散文集《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里的癖也就是癖爱、嗜好。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特兴趣或爱好,当然最好是雅癖如“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癖与痴从广义上说是一种病的状态,所以都从病字壳,其实此病非病,却让人如痴如醉,仿佛是一种灵魂的皈依。
我们四个人都是有书画癖的人。集和、友乐擅长丹青,笔墨之间,流淌着至情至性,他们画中国画中的花鸟画。集和早年师从上海的石禅先生,师徒情谊甚笃,他的大写意花鸟用笔清新,线条简练有韵味,笔墨功夫甚是了得,构图追求雅逸,题款印章无不恰到好处,一些作品题款别出心裁,赋予人生的哲理,体现了集和兄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文人思想,深受大家的喜爱。其能做到下笔淡雅,清新不俗,其灵魂必是干净的。且集和兄还有一癖就是平时常端坐在他的“释茶馆”手执一壶默默地品味他收藏的土陶和民俗老物件,大有如痴如醉之感,以此寄托情怀。
友乐于1987年初涉画艺,随刘镇平先生学习画帘,时常临习《芥子园画谱》,尤喜画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拜在半溪先生门下学习书法,偏爱汉代帛书、简牍,后入戴成夫,马明耀中国画工作室学习山水、花鸟。2017年就艺西泠印社吴静初国画工作室,专修写意花乌画,而后画艺大进,友乐作品注重画中有笔,讲究章法布局,开合有度,用色艳而不俗,书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他笔下的竹子,看似寥寥数笔,却是少年功夫。作家东君如是描述友乐的作品:“他的书画总给人以一种安静的感觉,金友乐在艺中习静,在静中习艺,自有一种隐逸气度,友乐的画很有书法感,他的兰叶与竹叶有汉简长撇与长捺的笔法,他的字里面则有兰竹气息”。他们俩都是以画为癖,一直癖,癖了几十年,二人的性格都是非常内敛而狷介。
我和志超以写字为癖,与超兄相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七里港,早年一起拜在云谷和半溪二位前辈先生门下。书法之余也玩它艺,如乐器,文房摆件,种几盆小花小草,以求得精神上的富有和满足。志超更是以一架照相机而遍走天涯,记录美好的自然风光与风士人情,并且不断有佳作得奖,其乐也无穷,其浪漫足令朋友们羡慕不已。他也爱好音乐体育,妥妥的“文艺青年”,但书法是他一直追求和探索了四十余年的一个梦,砚耕不辍,不得不说书法于他是一大癖,且癖的如此在所不惜。他的书法以汉隶魏碑为根基,用笔大胆,下笔雄健,有石门铭的开张,《好大王碑》的浑厚苍茫,作品往往少落入“为书法而书法”的俗套之中。
说罢以上三位道兄,我也来说说我自己,说自己有点不好说,姑且当做自我介绍吧,就书法而言,我信奉“学其上得其中,学其中得其下”的书学理念,这一理念也是先师半溪先生所反复强调和教诲的,故我的学书道路多从汉隶和魏碑中取法,又转而习章草,算是与章草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是癖吧,且对沈曾植和当代王遽常二家的书法情有独钟,并一癖到底。
我们四人好在都没有什么耀眼和值得骄傲的头衔,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头衔“柳川书画院院友”,在刚结束了柳川书画院四十周年庆书画展的同时,我们自由的组合了这个“癖在斯”新春四人书画展,纯粹是一种偶然和随意,就当做一次非常轻松的雅玩吧,这也是对我们几十年的书画癖的坚持的自我展示和回顾。
艺术需要时间,更需要沉淀,没有传统决不谈创新,不知传统勿论创新。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草书,书法的成就看行书。当然,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也非写意文人画莫属。有人说:“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己”
我们爱书画艺术成癖,因为这份癖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和骨髓,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甲辰腊月初八彭云峰于梅花书屋 ... 展开
展览备注
参展艺术家:
叶志超
倪集和
彭云峰
金友乐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