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引 言
章燕紫是当代艺术界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同仁们都看到,许多年来她不逐潮流,只随心径,信守纯粹,沉潜手作,以思维的触角联络外部世界,以感性的媒介作为形式语言,在一个个系列作品中作自我心理的叙述言说,让作品呈现出内涵丰富的文化意绪。她受邀在国外举办过不少场次的个展,形成了穿越文化边界的学术交流,此次蒙冀少峰馆长重视,湖北美术馆大力支持,举办汇集了她多个系列也包括最新作品的艺术展,让我们得以比较全面地看到她渗透在创作历程中的精神取向和独辟蹊径的艺术表达。
作为当代艺术家,章燕紫始终知道自己身处社会巨大变革和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大情势和大语境之中,她也自然而然地在具有“当代性”的文化坐标中建构自己的“精神性”维度,对那些人类面临的、也是具有“本质性”意义的问题作切身的思考,找到自己表达的切入点,其中为大家所熟悉的《止痛贴》系列就是她“感”与“思”的视觉方式,展现了对“拯救”和“缓释”双重意义的交织。这种把“自我”放入“世界”之中、以个人小切口指向大问题的艺术探索,使她的作品总是有极为感性的媒介材料,又有触及心灵甚至让人颤悸的内涵,更何况在犹如“女红”的巨大手工劳作过程中,渗透了她对时间的体验,使作品彰显出纯粹的精神匡味。
以“慢工细活”的方式抵达深邃的思想空间,是章燕紫的基本工作方法,也使她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心理的契合。在《格物致知》和《她的二十四章节》、《恍兮惚兮》几个系列中,她表达了自己悠游于传统文化中的感知和感受,尤其是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心理疗愈。例如在《格物致知》中,她以长篇的书写和对书法媒介载体的处理,使作品在形态上有了漫漶斑驳的历史感,也充满一种神游太虚、独处高寒的意韵。我惊讶她能写出一手好的书法,这是她的艺术修养所在,同时从那些大篇的文字中能够看到她沉稳的心性和向伟大传统致敬的态度,这也表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个时代课题在艺术家个人艺术路径中的可能性。同样,《她的二十四章节》以小观大,以个人感知通往时岁的变迁,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持续的对生命的叹惋这类主题。在《恍兮惚兮》中,她以“解构”的方式展开了古典形象的缤纷动态,在“离散”与“重组”的双重变奏中折射出“彼岸”与“此在”两个世界的交织。同样,《荨麻皴》的肌理和“有”与“无”的对应,也是通过“正反形”的视觉替补,表达了世界的棱镜视像,也反映了当代人的心理意绪。在以小观大的方法论上,她的新作《咫尺万里》可以说直观地把个人视角、微观视窗与大自然世界联系了起来,营造了一种“视通万里”的景观,而这种方法的后面,是她一向在创作中既“格物致知”也“思接千载”的体现。
走进章燕紫的展览空间,犹如漫游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展览的题目“忽然而已”,表明她总是随机而发、自然生发,把生活的际遇转化为生命的体验和文化的言说。
范迪安
2025年4月
生命的透射——读章燕紫的画
冀少峰
章燕紫的视觉图像表达清晰地呈现出了多重的精神图景。浸润在多重的精神图景中的是章燕紫一次次在重建着自我的视觉叙事路径。透过这些激情奔放的视觉图像书写,不难发现,她的视觉叙事路径的重建过程布满了荆棘,充满着艰辛,但她以一种顽强与坚韧,不间断找寻着适合自我的视觉图像表达方式。她以一种问题意识、立场意识穿行在当代艺术的场域里,不仅越来越多地收获了名声,而且已找寻到并确立了自我鲜明的视觉讲述方式,由此,一个全新的章燕紫迎面走来,一个不断吸收新知识,产生新的视觉结构、视觉符码、视觉图像表达中有着强烈的生命的印迹和生命的透射的章燕紫脱颖而出。她以一种哀婉之情、凄美之境、美好之愿、历史之思、传统之守望,诉说着自我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讲述,诉说着自我生存境遇中的生命的密码,生活的多艰及真实的生存处境所带来的一个个真实生活的片片断断。
透过章燕紫的视觉图像表达,阅读者不难发现,其视觉图像的嬗变、视觉讲述的递进式变化,不仅讲出了自我的茫然期许、自我的痛苦挣扎、自我的快乐、自我的自信,阅读者更感知体验到了她在当代艺术的探索中精神与肉身所承受着的一种隐秘的代价。这是一种存在于女性本体意识中的敏感和细腻,伤痛和别离,是对真实而又复杂的生存实境的尊重,亦是对自我生存处境的一种还原。弥漫图像间的有着女性不可承受之重,但的确又令阅读者心生敬重。敬重之余,在酣畅淋漓的视觉书写中,阅读者亦感知体察到了她的脆弱,看到了她透过多重书写来倾诉。媒材的多样,信手拈来的快感率性,其实昭示着并印证着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章燕紫的艺术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现实既是她艺术的一部分,艺术理所当然亦和她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由此,在这一系列的视觉书写中,章燕紫骄傲的内心扑面而来。她有时很难放下这种骄傲,去适应波诡云谲的社会现实,去直面惨淡的生活实境,去面对那个时时有着女性脆弱般的自己,但视觉图像所传达出的那种坚韧顽强与不屈,的确感染侵袭着每一个走进其视觉图景中阅读者的心灵。
没有宏伟的叙事,亦鲜有意识形态的纷扰,更远离了市场因素的侵袭。她以一种女性敏感细腻的心灵对生活现实中的小细节、小感觉的视觉讲述,捕捉日常生活的碎片化的记忆,并透过自我充满着暧昧难测的视觉记忆,将这些日常生活片断转化为一个个充满着艺术光晕的场域,充斥其间的是痛苦的挣扎与伤痛般的书写。但她的确写出了生命的尊严,生命的尊重,生命中的伤痛,还有情感的断裂。这其实是章燕紫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也为阅读者洞悉其多思多变的精神图景提供了视觉支撑,更为精神创伤得以疗愈提供了有效路径。不难发现,视觉书写中的章燕紫,时而含情脉脉,时而沉重压抑,时而才情尽显、真情流动,时而又敏感而谨慎,在多情多义多变与多样的讲述中,于琐碎的细节之中又有着生命的礼赞 。
如果说章燕紫在符号叙事中隐匿着生存的印迹和生命的透射的话,那么透过一个个符号的小细节、小情感、小心思,实则折射出的是一种大情怀、大视野。那一个个寄寓着美好愿望的纸条被塞进胶囊, 经过复数重叠,不仅彰显着人间的温情温馨,更透过复数演化成了一种带有纪念碑性的永恒。而铺满衣架的胶囊,更传达出的是一种生命的真实及在真实情景背后的酸楚与无奈,这其实也印证着这么一个生活现实,人类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覆盖中慢慢被蚕食的无影无踪。生命看似辉煌伟大,但依然难以抵挡病毒的侵蚀,而胶囊即在诉说着这么一个血淋淋的事实。而透过止痛贴、胶囊这些小细节,及这些细节的编码,阅读者亦会体察到章燕紫在多元媒材的选择中的信手拈来,从她初入艺术界的水墨单一媒材叙事,最终走向了媒材的多样,语言的多变,而符号叙事的表达亦给她的视觉图像表达打上了深深的当代艺术的印迹。
再全球化中的在地性亦构成章燕紫视觉叙事逻辑中的关键元素,当多国纸币的符号与敦煌的洞窟造像相遇,当中医、针灸、传统山水图式置于国际当代性的交往中,难以抵挡的是弥漫其间的本土与全球,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在未来看似宏伟,实则是视觉文化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命题。而章燕紫的当代表达,又印证着的是视觉文化研究的转型及视觉文化研究范式更新这一文化现实。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章燕紫以一种综合立体的视觉讲述,跳出了二维三维束缚,挣脱了水墨精擅于平面讲述的惯习,她从二维走向了三维与多维,从平面架上走向了立体与综合,亦从静态尝试走向动态,从而赋予自己的艺术以新的生命的活力。这既是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亦是传统的文化基因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所必须要走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之路径。
章燕紫敏锐地捕捉住了视觉文化研究范式更新这一文化现实,并以自我的图像策略去适应这一文化现实。不间断的求新求变,也使章燕紫能够为阅读者持续带来视觉的惊奇与期盼。而其艺术语言的国际化,视觉表述的符号化,不仅赋予章燕紫艺术的国际性,而其极具辨识度的个性化语言及充斥其间的对生存现实刻骨铭心的体验:伤痛、伤害、情感断裂、生命的流逝、无尽的乡愁……这不仅仅是章燕紫个人的生命透射,实则透射出大时代的问题,这是一个焦虑的生存现实,人人都生活在焦虑中。
但毋庸讳言,章燕紫凭借自我对现实世界和文化命题的敏锐感知,一步步在压力中前行,在传统中继承,在守正中创新,虽然一些视觉符号至今还难以解释,甚至说不怎么合乎逻辑,但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笃实坚定与毅然决然的勇气,既让自己从僵化的水墨研究范式中觉醒,又以一个视觉文化工作者的轻松与愉悦,在给阅读者带来对激变的社会发展现实清晰的思考时,她快乐着,也感染着阅读者快乐着。
2025年4月8日下午4:05
于东湖路三官殿1号 ... 展开
展览组委
展览统筹:刘力英、胡莺
策展团队:夏梓、曾静
展览设计:乔杰、薛天宠、许健、田野、王孜玉
宣传推广:夏梓、曾静、符坚
公共普及:雷雅婷、刘梦盈
展务运输:何淑君、钟妮雅
展览会务:黄利、李煜婷
展览收藏:马文婷、张丽、章后仪 ... 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