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系列“和尚”之新水墨展

6.0

展览时间:

2005-11-01 - 2006-07-30

展览城市:

台北

展览机构:

台湾朱銘美術館

展览地址:

台湾朱銘美術館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此次展出的朱铭《和尚》新水墨的创作,除了运用了炭笔、水墨和淡彩这些传统绘画的元素之外,也采用了「拼贴」(collage) 的技巧,运用了皱纹纸、现成物。或许是炭笔、水墨和淡彩的混用,和采用了「拼贴」的技巧,让朱铭将之命名为「新水墨」,「水墨」而冠之以「新」之一字,自然是希望在传统水墨画之外,追求新境了。

  朱铭以雕塑闻名,一般人忽略了朱铭也是一位画家。因为,早在通霄妈祖庙旁从民间艺师李金川习艺的阶段,他就是绘画和雕刻一起学习。朱铭白天学雕刻,晚上学绘画,在这两方面李金川师傅倾囊相授 (《刻画人间》,第27页)。李金川的神像和民俗事物的线描画,还保存在朱铭美术馆的展览室中,由此可以知道朱铭后来的新水墨的线描人间群相,可以溯源到他早年的民间技艺的学习。当然经过杨英风指导的现代主义艺术的洗涤之后,他的画风和方法又和民间技艺,大有不同。大约朱铭在创作巨型的雕塑之前,也不免有些时候先用毛笔、炭笔画下草图,他早年长期的描绘神像和民俗事物的经验,使朱铭将毛笔、炭笔所画的草图,再加发展,独立运思成形,偶而涂以淡彩。朱铭将他独立发展的水墨画,又结合到他后来学习泥塑的经验,泥塑是一门由少到多的艺术,和雕刻之由多到少是不同的,将泥土换成是撕裂的纸张,「拼贴」到画面上。如此,运用了炭笔、水墨和淡彩再加上「拼贴」技巧的「朱铭新水墨」的创作,就这样诞生了。

  1991 年出版的 《朱铭画册》 ( 台北,右宝艺术中心 ) 是目前出版的数本朱铭画册之一 ,收有楚戈的短文<雕刻家的绘画>,颇值得一读。楚戈说:「他所画的人物画,事实上就是他『人间系列』雕刻的素描加彩」。在这画册中,除了收有「三姑六婆」的人间系列的素描加彩之外, 1989 年曾有<三个和尚>的水墨创作(97×64cm),这可以说是朱铭最早的「和尚」题材的水墨创作。 1991 年,有<六个和尚相>的粉彩创作,从题词看来是于端午节画于清境农场。另有「三位和尚」的立像,其笔意更接近传统的禅画。但是这几件都还是《和尚》「 新水墨」的先声和雏形而已,在其中还看不出成熟完整的艺术语言。此时,「三姑六婆」的人间系列的素描加彩,算是较为成熟的「 新水墨」作品的前身,但是似乎也看不出在艺术表现上有明显的独立存在的意义,所以楚戈 1991 年的评论将此一系列画作,只是当作 《人间》系列雕塑的 附属品。但是,1999 年九月的朱铭的人间巨型拼贴作品 (现在于第一展览室的一楼长廊展出 ) ,已经充份展现未来「新水墨」的独立意义和审美特质,显示他不仅有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独特方法,而且「新水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是不能被 《人间》系列雕塑所取代,或只是其当作附属品而已。

  在西方美术界,人体素描是西方雕塑家必备的能力。法国雕塑家罗丹留下著名的人体素描。楚戈在前揭文中说:「看朱铭的绘画,使人想起罗丹,罗丹的绘画也是雕刻家的绘画....罗丹的素描水彩,绝大多数都可作成雕刻。有时线形交错,而用色彩使之定型。原画是他在考虑雕刻人体时各种可能姿势。故线条流利而不求准确」。楚戈的这个评论颇有参考价值。但是,楚戈的评论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庙宇雕刻师也同时兼具画师的绘画训练,朱铭正是接受了这个传统。又,朱铭的线条十分的「狂放」和「任意之所之」,这不只是「线条流利而不求准确」所能完全解释,而是让我们想到中国的大写意的传统,比如石涛山水禅画中的狂皴乱皴,或是高其佩的观音画山水画和梁楷的泼墨仙人、李白行吟图等等,朱铭在现代雕塑和传统雕刻的创新上,不仅从杨英风老师多方的学习,同时也是充满自学的精神,可以想见,朱铭的「新水墨」也在他的自我突破中,接上了西方现代艺术和东亚的禅画和写意的传统。

  法国印象派画家受到日本浮世绘以及中国、日本的禅画的影响,线描人物画的形式和写意画的品味也渗透到他们的作品中,例如马谛斯曾经以毛笔尝试作画。朱铭的《人间》「新水墨」 (《和尚》) 的题材让我们想到日本浮世绘对人间百态的描绘,而其笔法和笔意则让我们除了想到前文所说的罗丹的绘画和和石涛等人的山水禅画之外,也让我们想到马谛斯的《舞》 。

  《和尚》「新水墨」用炭笔、水墨画出几个和尚,间或稍施淡彩,其题材和《和尚》雕塑一样,是表现了大和尚向小沙弥说法时的严肃和呵护,以及小沙弥闻法时充满了天真和认真的神情。《和尚》「新水墨」运用拼贴,「拼贴」是西方前卫艺术的重要方法,此中的黄色和橙色的纸张拼贴,颇具有西方抽象绘画中的几何抽象的简洁。又,朱铭所运用的「拼贴」固然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但其实早已存在于台湾的「拼布」、「交趾陶」、「剪粘」的传统里头,值得注意的是,《和尚》「新水墨」运用拼贴更是具有东亚的写意画的淡雅幽玄的意味。那是袈裟摊开其形姿的大写意,摊开来成为一条黄土路,铺向人间世无尽的行旅。此外,《和尚》「新水墨」中的黄色和橙色的纸张拼贴,也具有台湾常民文化的特质,看起来颇像民间庆典常用的各式各样的金箔冥纸,沟通阴阳,诉说着人间对宇宙洪荒的爱恋、真诚和虔敬。又,朱铭的「新水墨」的质感较为柔软,也在同一作品之中具有艺术媒材的多样性,这和他的「雕塑」在基本属性上是不同的,所以同样以「人间」为题材,前者却是后者所不能完全取代的。

  《 和尚》「新水墨」往往有下列朱铭自己的题词:「地狱在人间,人间有天堂。问君何处去,但凭一念间」,这四句话固然常出现在今年这次展出的《和尚》「 新水墨」,但是这是早在 1999 年九月的朱铭巨型拼贴作品就有的题词,此一作品目前陈列在第一展览室的长廊壁面上。此外,朱铭曾说:「如果没有修行,开不出心中的花朵」,这是演绎朱铭的「艺术即修行」。大约以上几句话,可以视为《和尚》「 新水墨」所要传达给「人间」的讯息,或许这也是《和尚》青铜雕塑的那些和尚们所演说的法义。人心的贪嗔痴造成人和人之间是地狱,但是同样的一颗心若是发其善端,也能使得当下人间有天堂。所以「心」的力量最大,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狱。有人问沩山禅师死后往生何处,沩山禅师答曰将来会投生为山下的一头「水牿牛」,大悲不舍众生,而不计较自己是身在地狱还是在天堂,这才是吾人菩提心的大力,或许,这是《和尚》在「人间」的情境演绎,所要传递的消息 。
... 展开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