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〇九〇年代展

6.0

展览时间:

2016-11-05 - 2017-03-05

开幕时间:

2016-11-05 16:0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机构:

红砖当代美术馆

展览地址:

红砖当代美术馆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我恰好在场
  
这里为您呈现的是中国前卫艺术的青春记忆。
  
档案之功能就在于捍卫记忆。
  
中国前卫艺术的80,90年代,时而意气风发,走在大路上,时而月黑风高,潜行于地下,然而在前行的路上总是不离不弃。
  
吾生也有涯,深幸能于青春之际游历江湖,纵情声色于视听的盛宴之中。有青春的影像为证——当时,我恰好在场。
  
“恰好在场”这一金句典出于80年代授业恩师汤池先生。汤先生北大考古专业出身,参与过众多重大考古现场的挖掘。课堂之上每每讲到激动人心的时刻,先生高亢的音调总会突然来个停顿,待缓缓环视一周之后便轻声言道:“当时,我恰好在场。”
  
那时节犹若庄子之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本人专业是美术史,这个行当传统耍的刀就是“著录”——用一支秃笔绘声绘色地著述和记录耳闻目睹之艺术大咖、艺术大作乃至艺术大事,当然有趣儿的八卦小事儿也不放过。尔后小爷雅兴便可以给后人留下一部《云烟过眼录》之类的闲书了。
  
笔墨当随时代,本人恰逢影像世纪的到来,于是乎鸟枪换炮,架起了摄像机,干起了捕风捉影的勾当。
  
本次打开的档案始于80年代中期,止于2000年的千禧之夜。往长里算已是三十载有余,短则也是二八之年,恰是一坛女儿红开封的日子。众位看官如有好事者也正可以进行一番前卫艺术的考古现场挖掘了。
  
艺术史首先是精神史,前卫精神穿越了现代、后现代、当代的线性时空,至今仍有其顽强的基因并一定会传承下去。
  
这种前卫精神的实质就是不断地拓展自由表达的疆域。
  
博尔赫斯七十多岁时在一条公园的长椅上遇到一位年轻人,定睛一看,却原来是二十多岁时的自己。于是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开始了神奇的对视和对话。
  
面对档案,本人今日亦有同感。那个浪迹于江湖与各位大侠把酒纵论的小伙儿居然正是耳顺之年的老夫本尊!
  
不过,今日之本人自知已非昨日之本人,但昨日之本人却并不知晓今日之本人。
惆怅之余也不禁轻声发问:
众家兄弟别来无恙?
出发时的初衷是否已淡忘?
是否已悄然迷失了自己?
或是仍在一意孤行?
或是已绝尘而去?

温普林题记于展前
2016年10月
... 展开
策展人
闫士杰
艺术总监
臧红花
主办单位
红砖美术馆 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
展览备注
执行策展人:夏彦国

策展助理:Thomas Mouna 孙天艺 孙文杰
现场花絮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