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张起田作品展

6.0

展览时间:

2017-09-29 - 2017-10-13

开幕时间:

2017-09-29 15:3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机构:

T3美术馆

展览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管头村甲1号院T3美术馆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张起田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
现居小堡万盛园B—301
2014年 中法建交50周年油画展 巴黎市政厅(门厅)·法国
2013年 《真像≠真相—3+3当代艺术邀请展》湖北书画院美术馆·武汉
2013年 “忘了”张起田油画展 北京东城区安定门“逃禅小院”·北京
2011年 油画 “60年代公交车之二”《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校庆展》·武汉
2011年 油画 “60年代公交车”参加“艺术家眼中的中国油画展”(深圳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
2011年 油画“红伞”参加“我们的家园”首届环保主题绘画展( 国际交流中心展览馆)
2010年 油画“60年代公交车”参加“中国小幅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油画“红系列”参加北京2008年国际当代绘画雕塑邀请展( 国贸国 展中心)
油画“红系列”宋庄画展(宋庄美术馆)
油画“红系列”嫘院画展(宋庄嫘院餐厅)
油画“禾系列”燕郊(环宋艺术集结展)
油画“西北系列”《宋庄画展》军事博物馆·北京
油画“谭嗣同(二联画)”《北京中国艺术大展》国家博物馆·北京
1996年 “兰花花”《武汉油画展》 上海·深圳美术馆
1993年 油画“挥之不去的印象”《93 全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张起田作品:一个拒绝遗忘的艺术备忘录

张起田画了一辆公共汽车,然后:画面上变得诡异之极。因为,这辆老式公共汽车几乎贯穿了他所有作品。如此一来,公共汽车蜕化了自身功能,成为了一个微弱个体始终在抗拒遗忘的记忆符号。

所以,我理解张起田作品,关联了历史、遗忘、记忆,而后,作品主旨波及了一个庞大族群的集体潜意识,说白了,就是一个关于所有人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族群所有人都那么善于健忘,甚至变本加厉地酷爱遗忘,乃至于把遗忘当做了理直气壮的思维本能,如此蔑视时间本身,那么对于每一个人,横陈了一个终极诘问:我身处于此,又能怎么样?

又能怎么样?虽然一句问号,而囊括了时间,遂为一个检测精神状态的严酷命题。

时间主宰了历史。却也未必,时间在一个奇妙的土地上,往往无奈地任凭历史自身的沉淀与漂浮,如一个毫不相干旁观者,待一切事件结束,或许能够评说几句,但是,绝然不是最终的评判权。时间的缘起,在于人,是由人类死亡规律造成了历史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从而不可避免在趋向死亡的恐惧中,产生了主观幻觉的“时间效应”。也就误以为,时间是决定一切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事物之发生、过程、结果并不受时间支配,同时也无须时间控制。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就产生出一个度与量的生存环境,于是乎,诞生出了时间。时间虽然是表象,但本身并不流逝,所谓“易者,象也”,乃是逝者如斯夫之表象。

张起田十七八岁开始接受正规油画训练,毕业于湖北美院油画系,五十多年,我行我素,疏离于艺术圈外,其作品如此表达,缘于一种持续不断地追求,人生与作品,浑然一体。三十余年来,中国艺术界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公然剽窃西方艺术风格山寨化运动,个个精于长袖善舞,人人皆会移形换步,张起田却置若罔闻,兀自蜗居在一辆老式公共汽车上,沿着崎岖之路,追赶着遥不可及的“时间”本身。如果说时间是心灵的反映,那么,张起田作品趋近了精神的价值核心,所以,维特根斯坦说:“时间是一个概括词,概括诸如此类的现象。”“时间的表象”其实基于了物理学理解,过于简单化,我能够通过张起田的作品,去认识“时间的本原”,因为:我深信在时间的本原之中,确实不会容纳时间的存在。

张起田作品之公共汽车,一个生动的历史形象,仿佛显示:一个庞大族群灵魂渐行渐远的影子,那些具有人类精神价值的内容,正在被所谓进化、进步等堂皇口号所阉割、掩盖、乃至于彻底否定,最终欢笑着使之消逝殆尽。张起田使用艺术作品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那就是记忆。

无论记忆包含了什么内容,首先,人们要确保拥有记忆的权利。坦率而言,论及记忆,我并不能够心安理得,委实无法坦然,因为:我曾经亲眼目睹鲜活的生命,如虫如蚁,毫无尊严地消逝殆尽,所以,我理解了生命的不安、恐惧、遗忘,漠视,也看到了记忆可以被轻易地掩藏,而后弃若敝履地遗忘,就在于:一个庞大族群是否还存有了“灵魂的位置”。

我如是想像,缘于想到了数年之后、数十年之后、眼前土地上还会有张起田作品中的一辆老式公共汽车,蒙太奇般,还原了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朱叶青
... 展开
艺术家
策展人
朱海燕
艺术总监
朱叶青
展览备注
出品人:吴炎龙

学术支持:余世存 苏文婷
艺术家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