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纠结”是今天的一个常用词,也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要不要表现和怎样表现,很多艺术家已经用作品做出了回答,谭钧就是其中之一。不是艺术不能雷同吗?相同的话题未必导致相同的艺术,首先,不同人有不同的纠结。其次,相同的纠结有不同的选择,可以无法自拔,乃至了断生命,也可以遁入空门,宁静致远,而艺术的表达就更多种多样了。不但可以象谭钧这样用油画表达,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这次展览就邀请了重庆文学诗歌界朋友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回到纠结问题上,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掉到了鱼和熊掌的世界,农转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诱惑、利益、机会,但顾此往往就要失彼,而且往往伴随着风险和代价、这是社会学层面。在心理学层面,日益膨胀的欲望本能意味着更多的担忧乃至恐惧,因为很可能带来欲望,目标的报复和社会的惩罚。Tobeornottobe,又回到这个问题上。顺便说一下这句名言的翻译错误,不是“生存与毁灭”,而是“是不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英文,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稍微扯远一点,如果把中国社会看做一个人,那么这些年常说的“社会撕裂”则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纠结:无法兼顾的诉求与利益之间激烈冲突。不论是个人的纠结还是社会整体的纠结都是农转非社会所要付出的代价,谭钧的作品只揭示沧海之一粟,但作为一个艺术家,这已经足够了。
展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