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生”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展

8.0

展览时间:

2018-09-13 - 2019-02-24

展览城市:

太原

展览机构:

山西博物院

展览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

展览作品

暂无作品

展览介绍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遗存丰厚。然而,千百年岁月洗礼,许多文物饱经风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新理念、新材料、新方法广泛运用到文物保护领域。传统技艺和高科技相结合,焕发出蓬勃生机。保存环境得以改善,文物寿命得以延长。

“十年磨一剑”,山西省文物保护工作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专业队伍快速壮大,科学研究逐步深入,先进设备广泛运用,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大批珍贵文物得到科学保护,高水准科研成果令人瞩目。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印记更加清晰。

科学保护是文物利用的基础,是文物“活”起来的保障。文物保护工作者是“古韵”重获“新生”的主角。本次展览希望为您揭开神秘的面纱,推动文物保护的科学普及,使大家进一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优秀华夏文明。

第一单元 守望文明

山西历史悠久,文物特色鲜明。风霜雨雪,四季轮回。大量的文物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或残缺,或磨损,或腐朽。文物保护工作者肩负着寻找遗珍本来面貌、使文物延年益寿的重任,他们深藏幕后,无私奉献,是中华文明忠实的守护者。

山西文物资源丰富,有文明起源的历史遗迹,有晋国称雄的实物印证,有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汇,有市井阶层的生活百态,有晋商百年的辉煌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丰富多彩。文物保护工作者承担的责任重大,山西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者常年埋头忙碌在不为人知的实验室,研究文物的病害机理,分析试验新材料,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文物诊断“病情”、施行“手术”,使其恢复旧貌,延年趁寿。

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为了增强科研力量,山西省十年来加快了对科技保护人才培养的步伐,从职业道德建设、专业能力训练、科学研究提升等方面入手,培养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文物保护人才,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第二单元 妙手神工

山西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以重点课题为导向,吸收多学科理论,辅以高新科学仪器和新材料,围绕科技保护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与运用。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文物的全部信息,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根据考古现场的具体状况,对出土文物采取快捷、安全、有效地保护加固处置,在最短时间内包装提取文物,运到实验室进行发掘和保护。这种将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融为一体新方法,是新时代考古发掘全面精细化的要求,也是文物保护的创新。

第三单元 未雨绸缪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现代科技支撑文物保护从传统“抢救性”向现代“预防性”转变。改善文物保存环境,维护文物安全和健康,实现文物和信息资源科学管理和利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文物利用率。

第四单元 晋韵文华

文物保护为文物利用服务。十年来,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指导下,全省文博系统在展览策划、文创开发、社会教育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健康发展之路。理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脚踏实地,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和文化服务的职能。
... 展开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