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马胤鑫个展

8.0

展览时间:

2019-03-16 - 2019-05-01

开幕时间:

2019-03-16 15:00

展览城市:

大连

展览机构:

我在·艺空间

展览地址:

大连开发区松竹梅路19号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底层社会的上层建筑——论马胤鑫的绘画(节选)
董大为

在几乎所有马胤鑫的画里面,都毫不例外有窗户的形象。有一些出现在画面的远景,可以看出意图并不在窗户,更多的是长满居民楼阴阳俩面臃肿的阳台窗户,还有一些则是直接表现窗户的——画面只有孤零零的一扇窗户。窗户是注视的终点也是注视的起点,而绘画本身既是一扇通向可视物的窗户。

当我第一次观看马胤鑫的这些“上层建筑”的画,感觉是第一次撞见这样的建筑,尽管在现实中我对它们并不陌生。这些作为符号的建筑图像提供了如此丰富而具体的信息。只有在社会主义特有的集体观念和平均主义的意识形态下,这样的建筑生态形象才会出现。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通过相同的建筑被辨证的维系着:建筑作为家,一方面是工作的报酬,另一方面又约束和鼓励工人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工人们曾经信赖这些高度集约的盒子式空间,把它视为身体和精神的居所——那些居住的痕迹述说了长达几十年的“安居乐业”。而如今,工人们的家和他们安居乐业的记忆还保留着,但从家通向生活另外一端的路却被截断了。

马胤鑫的童年见证了工人们在这些建筑中的安居乐业。但是当他慢慢步入成年,开始有能力理解社会的时候,他却发现这些维系着广大工人阶层的国有企业职工家属楼,已慢慢被社会和时代抛弃。人们对一个时代的信仰正好和马胤鑫的童年重叠,而如今它们都在马胤鑫的心里,被标记了醒目的问号。

作为在工人家属楼里长大的孩子,马胤鑫有幸通过在学院中的学习,掌握了绘画的技艺。学院中教授的传统绘画技术如同其它保守的教育一样,是为了保证传统力量的稳定。一个普通人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学习进而掌握,使他有机会脱离自己的阶层。作为掌握知识和特殊技能的知识分子阶层既不属于底层阶级,又对立于上层阶级,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使他有可能以局外人的角度观察他所在的社会。他不但重视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关切他人的命运。因知识和中立的位置而获得的高度,允许他从对底层社会的关注中去审视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马胤鑫的绘画糅合了符号图像,后工业社会,审美自律和个体表达;是一个艺术家在对一个安全媒介工具的掌控力下,对时代,艺术历史,个体经验混杂观察的映射。艺术家的工作,他的工作室,与社会,和流行文化站在对立面上,是一个脱离的观察者,至少是一个参与的观察者。他并不投身于流行文化的浪潮中,也不消极的捍卫自己所掌握的传统技艺的价值。他不草率提出疑问,因为提问是简单的,但是准确的提问,就离答案近了一步。就像马胤鑫自己所说的:“绘画的目的在哪儿?说到底还是模糊的,尝试和终止都需要勇气”。马胤鑫试图分辨多样的疑惑,通过对现实质朴的绘画,准备写下准确的问句。他也因此而接近“给予我们答案”。
... 展开
艺术家
艺术家
( 责任编辑:孙卉 )
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