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柒画廊荣幸的宣布,2019年11月23日即将呈现艺术家叶帆、郁涛的双个展,对于两位活跃在当代水墨领域的艺术家,著名评论家、策展人夏可君先生做了这样的评价:
迷宫对应宇宙原初空间的多维摺叠,也是生命原初器官的自身套叠,原始人类最初的游戏空间也是迷宫,这并非出于迷失的恐惧,而是为了在空间的摺叠中发现世界的柔软,打开超越死亡的多维想象空间。而进入电子虚拟时代,空间的任意旋转导致了世界的虚幻,需要在平面的空间中再次获得心魂的厘定,但又必须保持空间迷离与自由敞开的游戏关系。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这是梦幻一般的游走空间,它有待于在当代被重构。当我们面对叶帆的水墨绘画,就发现她把立体建筑的抽象空间与山水游走的梦幻诗境完美结合,重建了一个新的诗意迷宫。
叶帆把现代多维的建筑立体旋转空间以绘画二维的扁平化描绘出来,以黑白灰的颜色层次形成画面的色彩感知节奏,在转折与幽谧之处,插入一些古典人文山水画与园林的局部,或一些文人历史的追忆折光,巧妙安排那些浮光片影,在都市生活与古典园林之间形成一个虚托邦的拓扑学梦想场域,宛若蒙太奇的重组。画面上幽邃的诗意与处境的回旋对应,出入之间宛若太虚幻境,建构一座座诗意的迷宫,形成诗意的谜面。这来自于水墨绘画与文人美学的独特性,让现代的玄幻空间进入白日梦的诗意游走,古典传统在自然之中游走的诗意就被转换为现代多维空间漫游的沉静,此沉静的诗意目光与淡然的雅致色调,正是当代人最为隐秘的渴望。
人类还有另一重空间思维,这是与器物打交道之中,在器物摆置中形成的方位感,四方平稳的感知空间并非来自于人类的视觉,而是天圆地方的天地同感所指引,器物稳定的是心魂。中国古代的器物还与铭纹同时出场,器物就具有了可读性,如同青铜饕餮显露的神秘莫测,就让日常生活本身也充满了超越的迷离。一个对于文字、绘画与器物有着漫长着迷的传统,无论是陶器还是漆器,绘画与器物的关系如何得到当代的表现?当我们看到郁涛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器物绘画的当代形态,一种文本化的物体系,一种时间凝粹而成的纪念物。
郁涛从一本书的剪切出发,以其切下的细碎纸片贴满画框,反复上色上水后,形成一幅装有残碎书册的绘画,这是书的肖像,也是框的框架,这是绘画的器物化,也是器物的绘画化,这是绘画的物化与养化,是时间在现代感知的悖论中让绘画成为器物时又保留了其自身存在的所有踪迹。绘画成为了器物,在残剩与庄严之间,在抽象与具体之间,在单色的可读与碎屑的谜语之间,在出土老旧与新鲜光彩之间,在空间的时间化(残碎化)与时间的空间化(凝粹化)之间,一个废弃之物却获得了存在的不朽尊严,一个日常的见证者具有了纪念碑一样的威严。
本次上海的“柒画廊”艺术空间特意邀请了两位中国当代的水墨艺术家,试图就水墨艺术在当代拓展的可能性,就绘画语言在心性与材质之间的微妙关系,就生命空间如何获得文人历史诗意的深度上,展开内在的对话与严肃的思考。
艺术永远是无法解答的“谜语”,但与艺术作品的“相遇”,却会给观众带来欣喜与惊讶的“忘我”瞬间。
展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