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李智纲先生是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六十年代中期毕业的前辈,是河北省杰出的老一辈花鸟画家,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花鸟画教学体系在河北省最为重要的文脉传承。孙其峰教授曾经评价他的创作“师法造化、继承传统,独运心源、自成一格”。李智纲先生学生时代即以花鸟画见长,并深得李鹤筹教授赏识。他的艺术与人生平和恬淡,澄怀明道,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治学态度与精神,勤勉的耕耘在自己的艺术家园之中,践行着“画者,寂寞之道”的古训。
中国的古典艺术向来讲求“澄怀味象”“神与物游,以澄明的内心世界去融通外物,进而实现内外洞达、洒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如何安置个体生命于世的认识与修成方法。李智纲先生早年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作为学者型的画家,他具有丰厚的人文学养,使其可以从历史、文化、自然乃至生命意志的角度去面对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课题。他坚守着在学养与自然的融通中涵育情怀与胸襟,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挖掘美的形式,凝炼成极具个性特征的笔墨语言。我们常探讨中国画的笔墨的“精神性”命题,其实笔墨的实质不外乎个体生命意志的修养、性情、境界、心念的综合表现。李智纲先生的笔墨刚柔相济、浑然氤氲、滋润婉通,在酣畅淋漓、温婉苍茫中体现出他气厚神和、不恽不燥的心襟气象。
在丰沛的生命情志与学养之外,李智纲先生并没有忘记自然的厚予,他遵循并实践着中国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理。他的晚年为了探索新的绘画体裁与形式,足迹遍及南北,多做写生,以独特的笔墨方式描绘着诸如仙人掌、一品红等传统花鸟画中少见的题材,且颇具比兴意义,将自然的物象裁剪成心中的意象,清新而明丽地抒写出他悦目赏心、智愚同欢的审美理想,在笔墨的挥洒中,境与神会,皆成妙谛。
数年前,因整理钩沉院史的工作,为稽索李鹤筹教授的艺术个案,与李智纲先生多有交集。不料时光匆匆,今与李智纲先生竟有今古之别。我谨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学长而深表惋惜。遵循智纲先生的遗愿,其公子李华栋先生慷慨奉献,将李智纲先生生前百余幅作品捐赠回馈母校,其中既包含了传统花鸟画中常见题材的精品;又有其晚年独具风标的力作;尤其难得的是尚有其三十余幅白描写生的手稿,从这批写生手稿中我们或许还能见出李鹤筹教授花鸟画教学的指爪鸿影。应当感谢天津美术学院对此次展览的精心策划,我想此展览应当是赓续天津美术学院花鸟画乃至整个中国画教学文脉的重要展览,无论对于创作和教学都极具学术意义。 ... 展开
评论